未來數年,香港建造業整體工程量持續增長,對技術工人的需求十分殷切,政府建議撥款十億元,以支持建造業議會進一步加強建造業的人力培訓工作。今次,我特別邀請發展局常任秘書長(工務)劉俊傑講解政府的建議措施,將如何進一步提升建造業整體的生產力。另外,兩位受惠政府培訓津貼的年輕人亦會分享他們對建造業前景的看法。 工程量增至每年3000億元 政府一直積極投放資源在基建項目上,包括造地、公營房屋、醫療、防洪、交通建設等,以改善市民生活環境,推動經濟增長。劉俊傑表示,政府預計相關開支在未來數年會持續增至每年超過1,000億元的水平。連同私人市場,在未來,建造業整體工程量預計將增至每年3,000億元的水平。 措施多管齊下 隨着更多工程展開,建造業近年對人力需求殷切,尤其是技術工人。為此,政府建議撥款十億元,以支持議會進一步加強建造業的人力培訓工作,培訓更多新血加入建造業及提升現職工友的技術水平。建議的措施主要分為三方面: 第一,就未來人手需求殷切的工種,政府會增加議會培訓轉職人士成為半熟練技工(即「中工」)課程的學額及津貼,吸引更多新血入行; 第二,增加議會專才培訓計劃及技術提升課程的學額及津貼,以協助現職及近期完成培訓的「中工」提升技術至熟練技工水平(即「大工」),透過提供晉升階梯,可以更好吸引和挽留人才; 第三,協助議會加強推廣業界的專業技術和發展機會,吸引更多新人加入建造業,特別是年輕人。 可培訓約26800人 劉俊傑說,上述措施可以為建造業培訓約20,000名「中工」及6,800名「大工」,加上政府積極支持業界採用先進科技和創新建造技術的政策,將會進一步提升建造業整體的生產力和承載力。 吸引轉職人士加入建造業 從建議的措施中,大家都看到,我們會大幅增加培訓名額,以滿足未來龐大基建工程的人力需求,而轉職者是最大新血來源。現於香港建造學院求學的張子鵬是其中一名轉職人士。他大學畢業後曾在酒店的餐飲部工作半年,發覺自己對餐飲業興趣不大,加上疫情下行業受到影響,令他萌生轉行的念頭,現時他在學院就讀工料測量,並對有關科目產生濃厚興趣,有志在建造業發展。 有津貼並可當學徒 他說,在學期間無須繳交學費,每月更可獲發培訓津貼。此外,學院亦與多間大型承建商合辦承建商贊助計劃,讓學生可於培訓期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