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九龍公園藝趣坊星期日登場

港擁世界級視覺藝術博物館群

王松苗秘書長(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秘書長)、唐英年主席(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主席)、夏佳理副主席(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副主席)、羅仲榮主席(M+董事局主席)、Dr Uli Sigg(M+董事局成員烏利・希克博士)、各位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成員、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歡迎大家出席西九文化區M+博物館的盛大開幕典禮,一起見證這個香港有史以來最大型文化建設的重要里程碑。作為前後15年在不同崗位參與西九文化區發展的官員,我今天的喜悅實在難以用幾句話形容。   西九文化區是特區政府支持香港文化藝術長遠發展的重大投資,由於佔用了40公頃珍貴的臨海土地,並涉及龐大的公共開支,在過程中難免受到質疑,甚至引起一些批評。但我和很多政府內外一直致力推動西九文化區建設的人都相信,香港的優勢不限於作為國際金融、商貿、航運中心,而香港的新未來亦不應只在發展國際創新科技中心。香港擁有中西文化薈萃優勢和廣闊國際網絡,多年來匯聚海內外和本地優秀人才,大有條件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並將傳承千載的優秀中華文化帶向世界,展示國家的軟實力。今年3月,國家通過《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支持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是對香港文化藝術地位的最大肯定和對香港文化界協力推動未來發展的最大鼓舞。   西九文化區已投入服務市民數年,我樂見2019年啟用的戲曲中心和自由空間(Freespace)為本港和國際藝術家提供不可多得的頂級表演場地,而西九藝術公園的海濱更已經成為香港人一家大小的休閒好去處,早前舉辦的戶外展覽和自由爵士音樂節大受歡迎。每次我從港島北岸遠眺西九文化區,都強烈感到三座具標誌性的建築物---即戲曲中心、M+博物館和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為維港都會區增添風采,令人對香港文化藝術發展充滿期盼。   今日正式開幕的M+博物館,更加是本地和國際視覺藝術界期待已久的旗艦項目。M+博物館是一所立足香港、背靠祖國、服務世界的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其規模在亞洲首屈一指,存置及展示涵蓋香港、內地、亞洲以至其他地區的視覺文化館藏,擁有世界上其中一個規模最大、最全面中國當代藝術館藏的希克藏品,講述中國當代藝術在過去40年的發展歷程,部分將在開幕主題展覽中展出。另一個主題展覽是介紹香港獨特視覺文化的「香港:此地彼方」,從多角度展示社會文化變遷和香港藝術家、建築師、設計師和電影工作者的創意,展品亦包括本地大師呂壽琨的水墨作品。其他展覽包括探討國際設計與建築的「物件.空間.互動」;探討國際視覺藝術的「個體.源流.表現」;以及由著名的英國雕塑家Antony Gormley連同逾300位廣東村民製作的大型裝置藝術。   博物館最重要的使命是以專業、客觀和持平的態度,提供一個開放包容和互相尊重的平台,充分體現和發展博物館收藏、保存、研究、展覽及教育的多元功能。而一如M+館藏的當代藝術所代表的是藝術家在不同時代背景下的創作和歷程,不同人或會有不同的體會和感受,我期望觀賞者聚焦作品本身,以開放態度看待這些作品。早於開幕前,M+已經一直透過本地和海外展覽和活動,加深公眾和藝術界對當代藝術和M+的認識。例如M+與香港藝術發展局自2013年起四度合辦備受讚譽的威尼斯雙年展香港展覽,是香港立足國際藝術界的一個重要舉措。M+亦於2018年設立希克獎,表彰大中華地區傑出的當代藝術家,促進國際上關於中國當代藝術的良性討論。我藉此機會向希克博士的捐贈和多年來對M+博物館的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謝。   M+博物館的建築物,本身就是一件具開放、包容特徵的藝術品。我在2015年M+博物館的動工典禮上,就說過M+大樓日後將會成為維港海旁眾多摩天大廈之中的一個嶄新地標。M+博物館大樓由國際著名建築師事務所Herzog & de Meuron團隊設計,在全球80多個世界級團隊參加的設計比賽中脫穎而出。大樓氣勢宏偉、設計匠心獨運,讓訪客零距離感受維港的日夜美景。我深信M+大樓日後將出現在各大推廣香港的宣傳品中,成為國際視覺藝術界的重要一員。   展望不久將來,隨着預計在明年中開幕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落成啟用,連同早前擴建翻新後、屬於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的香港藝術館,維港海濱將出現三座各具特色的頂級博物館,成就香港擁有一個世界級視覺藝術博物館群。這三座博物館將充分展現香港中外文化薈萃、充滿活力的多元文化。我期望下屆政府會透過成立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提升頂層設計和領導,善用香港獨一無二的優勢,積極「引進來,帶出去」,推動中外文明對話和交流,努力把香港發展為世界各地文化機構互動和合作的平台。   回顧西九文化區和M+博物館,經過十多年的規劃和發展,過程中的確遇上許多波折,但我們須緊記「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在此必須特別感謝唐英年先生四年前在我力邀下重掌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主席一職,為西九作出重大貢獻;另一位有重大貢獻的人物,當然是在我擔任主席期間,與我並肩作戰的副主席夏佳理先生;我亦要感謝羅仲榮先生從項目構思到逐步實現,對M+博物館不離不棄。對於為M+博物館盡心盡力的建築團隊和策展團隊,我對你們的不懈努力和全情投入表示充分肯定。我亦要感謝各界朋友,包括藝術家、收藏家及贊助人,一直以來的大力支持。   (以上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11月11日出席西九文化區M+開幕典禮的演辭)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11/20211111/20211111_190956_853.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荔枝角共享辦公桌 Finest Design Nest

租用共享辦公桌低成本,租約彈性、設施齊全、工作環境舒適。由於共享辦公桌採用開放式設計,各行各業人士還可以互相交流經驗,拓展人際網絡。近年荔枝角的共享工作空間越開越多,每間的規模、設施、室內設計及價錢各有不同,Finest Design Nest 就是其中一間具有特色的荔枝角共享工作空間,提供性價比高的共用辦公桌及多個實用設施。   共用辦公桌   討論空間   共用空間   觀景空間   休閒空間   互動交流空間   舒展空間   三人房   四人房   多功能會議室   互動會議室   物料展示區   其他設施及服務包括 :   * 影印設備區 * 接待人員 * 鄰近模型工作室 * 單車存放 * 休閒空間 * 信箱及儲物箱 * 茶點及飲品 * 互動會議室 * 物料展示區 * 無線上網   FINEST DESIGN NEST   地址 : 香港九龍荔枝角醫局西街1035-1037號匯華工廠大廈4樓C室 聯絡電話 : (852) 2741 1113 電郵 : info@finestdesignnest.com 網址 : www.finestdesignnest.com https://www.tradenet.hk/blogs/topic/finest-design-nest-04?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政府歡迎開展債券通南向通

中國人民銀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今日宣布,將於本月24日開展債券通南向通。特區政府歡迎此項進一步擴大兩地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的措施,並感謝中央政府支持。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強化香港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國際資產管理中心、風險管理中心的功能。   她說,開展債券通南向通以達致債券市場全面雙向聯通,將推動兩地金融市場進一步互聯互通,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新里程碑。   她指出,這些正面作用也在債券通北向通得到充分體現。自該項目推出以來,境外機構持有內地在岸債券的金額由2017年約8,800億元人民幣升至今年8月38,000億元人民幣,同期平均每日成交金額也升17倍。   林鄭月娥表示,中央政府會一如既往維護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特區政府感謝中央政府上周五啟動跨境理財通後,短時間內開展債券通南向通,並感謝中國人民銀行和其他相關單位在過程中給予支持。   她說,特區政府會繼續善用香港獨特優勢,把握國家十四五規劃、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以及粵港澳大灣區所帶來的發展機遇。特區政府會以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內地資本市場走向國際化作出貢獻為目標。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香港一直致力深化與內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以進一步強化連接國內外金融市場的角色。   他指,開通債券通南向通將會擴大互聯互通計劃下的產品類別,一方面為合資格境內投資者提供有效渠道作多元化資產配置,也為香港金融業帶來龐大機遇。   他預期,開通南向交易將突顯香港聯繫內地資金和國際市場各類產品的獨特功能,不僅能提升香港作為發債平台的吸引力,並提升在港發行債券的流動性,更能進一步助力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   陳茂波感謝中央政府支持,以及相關部委對落實此舉措的努力。   債券通北向通2017年7月開通,南向通將落實內地投資者經由兩地基礎設施機構之間的互聯互通機制安排,投資香港債券市場。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9/20210915/20210915_180254_488.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安心出行增強檢通知功能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副政府資訊科技總監黃志光表示,「安心出行」流動應用程式將增加新功能,向曾到過指明場所、須接受強制檢測的用戶發出通知,提醒他們配合政府防疫措施。   黃志光今日在簡報會上說,「安心出行」流動應用程式的設計理念是協助市民做好出行紀錄,方便當局進行接觸者追蹤的工作。程式並向曾與確診者於相若時間到訪同一場所的用戶發出通知,提高用戶的警覺性。   他指,資科辦一直與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緊密合作 ,商討如何用好程式,以科技協助抗疫。為配合防護中心最新運作需要,資科辦會為程式增加不同類型的通知信息,例如強檢通知,更好地配合政府的防疫、抗疫工作。   目前,程式的下載數字超過296萬。黃志光表示,程式廣泛應用有助當局進行接觸者追蹤工作,確診者若能提供電子版出行紀錄,可省卻不少追查工夫。他又提到,尖沙咀K11 Musea名潮食館群組有14名確診者使用程式,當局翻查紀錄,發現他們在傳染期到過48個場所,遂向曾到訪這48個場所的其他用戶發放感染風險通知。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2/20210226/20210226_174819_634.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