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顯示從 5月, 2021 起發佈的文章

九龍公園藝趣坊星期日登場

荔枝角共享辦公桌 Finest Design Nest

租用共享辦公桌低成本,租約彈性、設施齊全、工作環境舒適。由於共享辦公桌採用開放式設計,各行各業人士還可以互相交流經驗,拓展人際網絡。近年荔枝角的共享工作空間越開越多,每間的規模、設施、室內設計及價錢各有不同,Finest Design Nest 就是其中一間具有特色的荔枝角共享工作空間,提供性價比高的共用辦公桌及多個實用設施。   共用辦公桌   討論空間   共用空間   觀景空間   休閒空間   互動交流空間   舒展空間   三人房   四人房   多功能會議室   互動會議室   物料展示區   其他設施及服務包括 :   * 影印設備區 * 接待人員 * 鄰近模型工作室 * 單車存放 * 休閒空間 * 信箱及儲物箱 * 茶點及飲品 * 互動會議室 * 物料展示區 * 無線上網   FINEST DESIGN NEST   地址 : 香港九龍荔枝角醫局西街1035-1037號匯華工廠大廈4樓C室 聯絡電話 : (852) 2741 1113 電郵 : info@finestdesignnest.com 網址 : www.finestdesignnest.com https://www.tradenet.hk/blogs/topic/finest-design-nest-04?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荔枝角 100人共享空間 Finest Design Nest

荔枝角 100人共享空間 Finest Design Nest  舉辦多人活動怎麼辦?位於荔枝角的 Finest Design Nest 幫到你!地點鄰近荔枝角港鐵站,交通 方便。面積逾12,000平方呎,採用現代歐式風格,簡約、開放、空間感強,讓人感覺寬敞明亮。佈 局上劃分逾8成共用空間作交流、會議及舉辦活動之用。此外,場地亦提供討論空間、休閒空間、 舒展空間及芬蘭 Framery 電話亭等設施。優美的環境有助營造歡樂、積極的氛圍,是舉辦多人活 動的理想之選。     共用空間   共用辦公桌   討論空間   觀景空間   休閒空間   互動交流空間   舒展空間   三人房   四人房   多功能會議室   互動會議室   物料展示區   其他設施及服務包括 :  ● 影印設備區  ● 接待人員  ● 鄰近模型工作室  ● 單車存放  ● 休閒空間  ● 信箱及儲物箱  ● 茶點及飲品  ● 互動會議室  ● 物料展示區  ● 無線上網  FINEST DESIGN NEST  地址 : 香港九龍荔枝角醫局西街1035-1037號匯華工廠大廈4樓C室 聯絡電話 : (852) 2741 1113 電郵 : info@finestdesignnest.com 網址 : www.finestdesignnest.com https://www.tradenet.hk/blogs/topic/finest-design-nest-05?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荔枝角共享辦公空間 Finest Design Nest

租用共享工作空間低成本,租約彈性、設施齊全、工作環境舒適。由於空間採用開放式設計,各行各業人士還可以互相交流經驗,拓展人際網絡。近年荔枝角的共享工作空間越開越多,每間的規模、設施、室內設計及價錢各有不同,Finest Design Nest 就是其中一間具有特色的荔枝角共享工作空間。 共用空間   共用辦公桌   討論空間   觀景空間   休閒空間   互動交流空間   舒展空間   三人房   四人房   多功能會議室   互動會議室   物料展示區   其他設施及服務包括 :   * 影印設備區 * 接待人員 * 鄰近模型工作室 * 單車存放 * 休閒空間 * 信箱及儲物箱 * 茶點及飲品 * 互動會議室 * 物料展示區 * 無線上網   FINEST DESIGN NEST   地址 : 香港九龍荔枝角醫局西街1035-1037號匯華工廠大廈4樓C室 聯絡電話 : (852) 2741 1113 電郵 : info@finestdesignnest.com 網址 : www.finestdesignnest.com https://www.tradenet.hk/blogs/topic/finest-design-nest-03?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尖沙咀以外的共享空間 ,荔枝角 Finest Design Nest

近年九龍區 (尖沙咀/旺角/荔枝角) 的共享工作空間越開越多,每間的規模、設施、室內設計及價錢各有不同,Finest Design Nest 就是其中一間位於荔枝角,具有特色的共享工作空間。     共用空間   共用辦公桌   討論空間   觀景空間   休閒空間   互動交流空間   舒展空間   三人房   四人房   多功能會議室   互動會議室   物料展示區   其他設施及服務包括 : * 影印設備區 * 接待人員 * 鄰近模型工作室 * 單車存放 * 休閒空間 * 信箱及儲物箱 * 茶點及飲品 * 互動會議室 * 物料展示區 * 無線上網 FINEST DESIGN NEST 地址 : 香港九龍荔枝角醫局西街1035-1037號匯華工廠大廈4樓C室 聯絡電話 : (852) 2741 1113 電郵 : info@finestdesignnest.com 網址 : www.finestdesignnest.com   https://www.tradenet.hk/blogs/topic/finest-design-nest-02?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香港共享工作空間 Finest Design Nest

在香港,創業者最怕租金昂貴,所以對一班初創公司、自僱人士、自由工作者及斜槓族而言,租用共享工作空間 (Co-working Space) 絕對是個減低成本的好方法。共享工作空間的好處還有很多,例如租約彈性、設施齊全、工作環境舒適。由於空間採用開放式設計,各行各業人士還可以互相交流經驗,拓展人際網絡。近年香港的共享工作空間越開越多,每間的規模、設施、室內設計及價錢各有不同,Finest Design Nest 就是其中一間具有特色的共享工作空間。   共用空間   共用辦公桌   討論空間   觀景空間   休閒空間   互動交流空間   舒展空間   三人房   四人房   多功能會議室   互動會議室   物料展示區   其他設施及服務包括 : * 影印設備區 * 接待人員 * 鄰近模型工作室 * 單車存放 * 休閒空間 * 信箱及儲物箱 * 茶點及飲品 * 互動會議室 * 物料展示區 * 無線上網 FINEST DESIGN NEST 地址 : 香港九龍荔枝角醫局西街1035-1037號匯華工廠大廈4樓C室 聯絡電話 : (852) 2741 1113 電郵 : info@finestdesignnest.com 網址 : www.finestdesignnest.com https://www.tradenet.hk/blogs/topic/finest-design-nest-01?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由治及興新里程

立法會通過了《2021年完善選舉制度(綜合修訂)條例草案》,落實全國人大在3月份通過的完善香港選舉制度的決定,條例草案涵蓋八項主體法例和24項附屬法例,修補了香港原有選舉法律的不足和漏洞。可以說,去年實施《香港國安法》、隨後確立公職人員宣誓效忠的制度,加上剛完成的完善選舉制度修例,目的是從法律和制度上貫徹落實「愛國者治港」的根本原則和確立香港的政治秩序,確保出任公職的人都有着共同的價值基礎,包括堅定支持「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尊重特區的憲制秩序,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和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從制度上明確了參政要求,能為香港建構一個更符合實際情況和發展需要,並讓各界廣泛參與的新選舉制度,有利於營造良政善治的穩定環境。   上述一連串舉措,可讓「一國兩制」的制度安排在香港行穩致遠,讓香港能鞏固及強化在這制度下的獨特性與優勢,並可因此而更蓬勃發展。在「一國兩制」之下,基本法保障了香港實行資本主義和普通法制度、司法獨立、資金自由進出、貨幣自由兌換,以及可自行訂定稅制。歷史的發展和這些制度優勢,讓香港成為國際和內地人才及資金的匯聚地,以及「引進來」和「走出去」的高效平台。   香港的發展軌跡告訴我們,面向國際是必須的,緊靠國家卻是根本。如何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關係到香港未來的繁榮和機遇,特別是十四五規劃綱要的實施和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的加速推進,從創科到金融、從國際航空樞紐到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從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到區域知識產權貿易,香港都大有發展潛力。   近年鄰近城市高速發展且機遇處處,但回望過去近十年的香港,往往予人發展停滯的感覺,特別是政治爭拗不斷、議會內耗空轉日趨嚴重,窒礙了政府的治理效能。2019年下半年的嚴重違法暴力衝擊,以至分離主義與「港獨」主張的出現,損害了香港的治安、法治和投資環境。可以說,《香港國安法》落實到選舉制度完善,平定了過去的亂象,扭轉習非成是的狀態,從制度上建構「愛國者治港」的新秩序,確保香港重回社會安全、政治穩定、守法有序的環境。   在新選舉制度下,行政主導的政治體制得以加強,政府的治理效能得以提高,未來香港社會將可以集中精力處理社會、經濟及民生等議題,包括土地房屋等一些纏結難解的老問題。客觀現實是,在理順了政治秩序後,各界及社會均對處理這些長久以來制約香港發展的深層矛盾,有着很高的期望。特區政府須匯聚最大能量,

文化博物館明起展出俄國宮廷瑰寶

文化博物館周六起至明年8月29日舉行「聖耀皇權---俄羅斯皇家珍品展」,展出170組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博物館收藏的珍品,呈現16至18世紀俄羅斯君主威儀。   重點展品包括沙皇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出戰所用的「杰里科式帽」頭盔、彼得大帝鑲有鑽石和祖母綠的胸前十字架等。   該展覽透過皇后首飾、皇子玩具、權杖、武器、貢品等,讓訪客了解俄國宮廷生活,以及當時的政治、宗教、文化面貌。   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今日在開幕典禮致辭時表示,該展覽不僅讓參觀者欣賞俄羅斯宮廷瑰寶,也是國際旅遊仍未恢復下的文化交流良機。   展覽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和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博物館合辦,文化博物館和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博物館聯合籌劃,為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之一。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28/20210528_211042_537.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政府就美國違規向世貿專家組陳述

特區政府今日就香港對美國實施針對香港貨品的產地來源標記規定違反世界貿易組織規則提出要求審理的爭端,向世貿爭端解決委員會專家組提交首份書面陳述。   當局表示,該書面陳述詳述本港本場,闡明美國的規定除了不合理地歧視香港原產貨品外,也違反《原產地規則協定》、《技術性貿易壁壘協定》、《關稅與貿易總協定1994》等多項世貿協定。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說,香港根據《馬拉喀什建立世界貿易組織協定》成為世貿創始成員,《基本法》訂明香港為單獨關稅地區,可以「中國香港」名義參加相關國際組織和國際貿易協定。香港的獨特地位一直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同和尊重,所享經貿地位跟其他世貿成員一樣。   他說,美國實施帶歧視性和不公的規定,是完全基於政治原因,而非出於世貿協定下恰當地確定貨品原產地的要求。該做法是不當地將政治考慮摻雜到世貿規則下純技術性的原產地確定中,將破壞以規則為本的多邊貿易制度下準確確定原產地所擔當的關鍵角色。   對於要求香港製造貨品出口美國時將原產地標示為另一世貿成員的規定,邱騰華指出,這迫使香港企業須根據不同的付運目地分開處理貨品,令出口成本上升,也增加出口程序的複雜程度,令香港企業相對其他世貿成員處於競爭劣勢。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28/20210528_164006_950.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4月出口貨值按年升24.4%

政府統計處公布,4月本港整體出口貨值按年升24.4%,進口貨值升25.2%,錄得有形貿易逆差318億元,相等於商品進口貨值7.6%。   4月份商品整體出口貨值為3,849億元,進口貨值為4,167億元。   經季節性調整的數字顯示,截至4月止的三個月與對上三個月比較,商品整體出口貨值上升14.5%,進口貨值升8.6%。   政府表示,4月份商品出口按年強勁增長,輸往多個主要市場的出口均見明顯升幅。今年首四個月合計的商品貿易總額顯著高於2018年同期錄得的高位,反映在外部需求大幅反彈下,貿易活動活躍。   展望未來,環球經濟持續復蘇,短期內應繼續支持香港的出口表現。然而,疫情變化和中美關係、地緣政治局勢緊張等其他風險因素仍然值得關注。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27/20210527_165618_068.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政府擬提高兩債券計劃借款上限

政府今日向立法會預告,擬根據《借款條例》提交兩項決議案,提高政府債券計劃和政府綠色債券計劃的借款上限,推動本地債券市場持續發展。   根據有關決議案,政府債券計劃的借款上限將由二千億元提高至三千億元,而政府綠色債券計劃的借款上限則由一千億元提高至二千億元。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表示,上述兩個計劃一直透過定期發行機構債券、零售債券和綠色債券,發揮推動香港債券市場發展的重要功能。過往在兩個計劃下發行的債券均錄得超額認購,證明計劃深受市場歡迎。   當局期望兩個規模更大的計劃能滿足本地和國際投資者對優質政府債券不斷上升的需求,藉此鞏固香港作為亞洲領先債券市場的地位,並增強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   許正宇又指,政府綠色債券計劃涵蓋範圍將擴大,募集所得資金可為更多種類的綠色項目提供資金,讓政府進一步開拓綠色債券市場,以支持香港低碳轉型和鞏固其作為區內綠色金融樞紐的地位。   他說,除發行通脹掛鉤債券,政府本年度更會將銀色債券的合資格認購年齡由65歲降至60歲,並發行綠色零售債券。當局希望盡快提高兩個計劃的借款上限,讓政府日後的發債安排更具彈性。   視乎所需立法程序,政府下月16日會在立法會動議有關決議案。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26/20210526_191220_948.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郵輪公海遊最快7月底復航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宣布,預計最快7月底容許郵輪公司復辦不停靠香港以外港口的「公海遊」,供香港居民參與。郵輪公司須嚴格遵守一系列防疫措施,而船員和乘客須完成接種新冠疫苗。   邱騰華今日在記者會上闡述復辦郵輪「公海遊」安排時說,郵輪旅遊自去年2月起已暫停逾15個月,隨着近期本港疫情穩定,相信市民、郵輪和旅遊業界均對郵輪旅遊逐步恢復抱很大期望。   他指,容許在嚴謹衞生防疫措施下復辦郵輪「公海遊」,可在保障公共衞生和滿足市民消閒旅遊需求之間取得適當平衡。   從境外來港的船員須遵守本港對入境人士實施的檢疫和檢測要求。此外,所有船員必須在郵輪行程開始前完成接種由衞生當局認可的新冠疫苗,能出示有效醫學證明不適合接種者可獲豁免。來港前未完成接種的非本地船員可在香港免費接種疫苗。   已完成接種疫苗的船員仍須每隔14天於岸上接受2019冠狀病毒聚合酶連鎖反應核酸檢測並取得陰性結果,因健康理由不適合接種疫苗的船員,除須每七天於岸上接受檢測並取得陰性結果外,也須每三天在船上進行檢測並取得陰性結果。   乘客也必須在郵輪行程開始前完成接種新冠疫苗,能出示醫學證明不適合接種者和16歲以下人士除外。乘客也須出示登船前48小時內接受的核酸檢測陰性結果。此外,乘客須於登船前以「安心出行」流動應用程式掃描郵輪的二維碼,登船後也須遵守郵輪公司執行的社交距離、個案和接觸者追蹤措施。   郵輪公司方面,每艘郵輪的載客量訂為原載客量的50%,並須遵守《預防及控制疾病(規定及指示)(業務及處所)規例》下對不同相類處所和設施所施加的衞生、社交距離和個案追蹤措施,並制訂航程中的接觸者追蹤機制。   安排並設有應急機制。如船上發現懷疑個案,郵輪行程會立即暫停,郵輪須駛回香港的郵輪碼頭。相關政策局和部門會視乎情況啟動應急管理措施,包括為有關乘客和船員進行檢測、醫學監察、檢疫等。   邱騰華說,郵輪公司須展示其應變能力,包括在郵輪上安排醫護人員當值、有核酸檢測能力,並須劃出部分房間作隔離用途。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26/20210526_110836_792.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積極落實創科政策 把握十四五機遇

Stephen(投資推廣署署長傅仲森)、黃經理(香港啟迪中心總經理黃子華)、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大家好!今天很高興為香港啟迪中心舉辦的大灣區科技創新論壇致開幕辭。   香港啟迪中心源於清華大學,提供專業和多元化的創新科技服務,例如創業國際化、商業對接、創投融資等,致力促進創業生態系統發展,並培育香港的科技創業文化。亦因如此,今天論壇各主題的演講嘉賓陣容鼎盛,有來自投資、5G產業、人工智能等界別的領軍人物,以及在粵港澳大灣區成功創業的朋友,相信今天與會的朋友們都會獲益良多。   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的重大發展戰略,區內人口超過7,000萬,生產總值達17,000億美元,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是大灣區發展的其中一項重點工作,這為香港的創科發展帶來難能可貴的機遇。國家早前通過的十四五規劃已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我們必須把握好這個黃金機遇,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加強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的創科合作,充分發揮優勢互補,貢獻國家所需,同時讓自己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本屆特區政府在創科方面已承諾投放的資源超過1,100億元,循八大方向致力完善創科生態環境,至今漸見成效。香港的研發人員數目由2014年的約29,000人,增至2019年的近36,000人;同期內本地初創企業的數目由1,000多間,增至3,300多間,所聘用的僱員由2,000多人增至超過10,000人;總融資額也由約12億元上升七倍至約100億元。   多元化和高素質的研發平台有助推動創科生態圈蓬勃發展。我們正全力推動在香港科學園建設首兩個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分別是聚焦於醫療科技的Health@InnoHK和聚焦於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科技的AIR@InnoHK。它們將會匯聚各地頂尖科研人員,鞏固香港作為環球科研合作中心的地位。兩個平台已收到超過60份來自本地大學及多家海外頂尖院校和科研機構的建議書。經過嚴謹的篩選及審批程序後,首批20多間研發實驗室正陸續啟動。   我們亦正全力發展位處落馬洲河套地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供全球頂尖創科企業、研發機構和高等院校建立重點科研合作基地。港深創科園擬優先發展的領域有六個方面,包括醫療科技、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機械人、新材料、微電子及金融科技。園區第一期發展共有八座樓宇,預計可於2024至2027年

郵輪公海遊最快暑期中後期推出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表示,當局正與郵輪營運商討論推出「公海遊」事宜,希望暑假中後期開通。郵輪將以香港為母港或在區內提供服務,參加的市民必須已接種新冠疫苗。   邱騰華今日在立法會大樓出席會議後會見傳媒,指當局一直與郵輪營辦商商討此事,希望短期內達成安排,並早日宣布。郵輪將接載居民從香港上船出發,到公海折返,不涉及其他地方,以減低染疫風險。   他說,「公海遊」以安全為大前提,郵輪須做好防疫措施,鑑於服務員來自世界各地,有關病毒檢測和適當隔離工作必須做好,服務員及乘客均須接種疫苗。   邱騰華表示,過去兩、三個星期,商會、商業機構和立法會議員均鼓勵市民接種疫苗,此舉可減省員工定期測試,也有助恢復出行和經濟活動。政府願與商界一起推廣疫苗接種,歡迎個別機構和企業推出相關優惠措施。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24/20210524_161832_993.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虛擬資產服務發牌由穩健監管開始

在去年底的香港金融科技周開幕日,我公布了財庫局會就監管虛擬資產服務提供者(Virtual Asset Service Providers(VASPs))的發牌制度諮詢市場。諮詢期過後,我們仔細考慮了收集到的意見,剛於本周公布了諮詢總結。虛擬資產近年的急速變化令不少人瞠目結舌,除了價格在短時間內大幅波動,國際市場上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ies)如雨後春筍般推出,亦有創作者以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形式將數碼藝術的著作擁有權出售。有人認為虛擬資產只是空中樓閣、曇花一現,亦有人認為其有潛力發展成一種可持續的資產類別。沒有水晶球的我暫時下不了定論,須留待市場實踐來作出判斷。從制定政策的角度出發,最重要是平衡監管及發展的需要,既保護投資者利益及防範洗錢和恐怖分子籌集資金(Anti-Money Laundering and Counter-Terrorist Financing(AML/CTF))等風險,同時為金融創新和虛擬資產市場在香港的進一步發展預留空間及靈活性。我們這次建議的發牌制度正好體現了這一套監管哲學,諮詢過程中收集得來的大部分意見亦對此表示支持。   防範風險 有序運作   很多虛擬資產以區塊鏈(blockchain)為核心技術,有去中心化及匿名交易的特性,成為洗錢和恐怖分子籌集資金工具的風險也因此較高。這次建議的發牌制度是參照財務行動特別組織(Financial Action Task Force)就監管虛擬資產訂立的最新國際標準,要求在香港運作的VASPs須向證監會申請牌照,並遵守目前適用於金融機構及指定非金融行業在《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條例》下有關AML/CTF的各項要求,包括客戶盡職審查及紀錄保存等。同時,因應虛擬資產的獨特性和風險,制度亦訂下有關財政資源、知識及經驗、業務健全性、風險管理、客戶資產分離管理等監管要求,確保獲發牌的VASPs具備穩健經營的先決條件,以保障投資者利益。這充分顯示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捍衞金融制度穩健的決心,並為持續加強打擊洗錢和反恐融資制度所作出的努力。   有意見認為持牌VASPs除了服務專業投資者外,亦應該獲准向零售投資者提供服務。考慮到虛擬資產背後技術的複雜性、所涉及的風險及價格波動性有別於傳統金融產品,我們認為至少在發牌制度推出初期,VASPs應該只獲准服務專

多管齊下 紓緩醫療系統人手壓力

隨着本港人口高齡化,社會對公營醫療服務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公營醫療系統已面對龐大壓力。每逢遇上流感高峰期,急症室輪候時間長及病房使用量遠超負荷的情景,便多次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有見及此,我在過去幾份財政預算案都着力在硬件及軟件兩方面,盡量增加公營醫療體系的資源,緩解人手及相關配套的瓶頸問題。過去數年投放在公共衞生方面的開支,由2017至18年度的711億元,大幅增加至本年度(2021至22年度)的1,158億元,四年間累計增幅達到65%。醫療衞生是政府開支最主要組成部分之一,佔比與社福及教育相若。   在硬件方面,我們正全力推動兩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以增加病床數目及提升醫療設施及相關配套。當中為第一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預留了2,000億元撥款,多項工程正在進行中,預計可額外提供超過6,000張病床和超過90個手術室。我在2018至19年度財政預算案提出的第二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包括重建瑪嘉烈醫院和屯門醫院,以及擴建伊利沙伯醫院和北大嶼山醫院,預計可額外提供超過9,000張病床及其他新增醫療設施,足以應付直至2036年的預計服務需求。除上述兩個計劃外,我們亦預留了50億元增購醫療設備,包括引進治療癌症和專科疾病的尖端醫療儀器等。   然而,與硬件上的需要相比,本港醫療人手的短缺問題同樣嚴峻。香港目前每1,000名人口只有兩名醫生,數字遠遠落後於新加坡和英美等先進經濟體。根據最新的《醫療人力推算2020》報告,醫療人手短缺問題在中長期更會惡化,而目前公營醫療體系人手短缺的情況,更是迫在眉睫。我們有必要盡快對症下藥,力求減輕公營醫療體系的壓力及縮短病人診症的輪候時間。對策之一是積極增加本地醫生培訓。我們已把相關學額由2005至06學年到2008至09學年期間平均每年250個,大幅增加到2021至22學年的530個,增幅超過一倍,並計劃未來繼續增加學額。同時,在2018至19年度預算案中,政府亦承諾確保醫管局有足夠資源全數聘請本地培訓的醫科畢業生,讓我們的年青醫科生能專心學習,無須顧慮未來的就業前景。   為提升公營醫療服務的容量,除了增加醫生的培訓名額,不可或缺的是增加如藥劑、物理治療及護士等的醫療人員培訓學額,以及整體教學的設施等。過去幾年,我曾到訪過幾間負責培訓本地醫護人員的大專院校,實地參觀和了解他們在教學設備的需要,並在過去兩個財政年度共

中共成立百周年紀念郵票7月發行

香港郵政7月1日發行紀念郵票,以誌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四枚紀念郵票分別以開天闢地、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走向復興為題,郵票小型張則以開啟新征程為題,所有設計均引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慶祝活動唯一官方指定標識,標識內之56根光芒線寓意中國共產黨奮進之光照耀中華大地。   市民若於本月31日前訂購,便可於7月1日擁有這套郵票。38間集郵局當日上午9時至下午2時開放,市民也可到場購買。   香港郵政並於7月至12月發行六套特別郵票,主題分別為2020年東京第32屆奧林匹克運動會、香港郵政服務180周年、香港原創漫畫《百分百感覺》、中國世界遺產系列第十號:中國南方喀斯特、香港特別花卉、電影中的香港場景。   市民即日起可於郵票策劃及拓展處網頁、「郵票.郵趣@Hongkong Post Stamps」Facebook專頁預訂以上各款郵品。查詢可致電2785 5711。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21/20210521_171846_712.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加強打擊洗錢諮詢總結發表

有關修訂《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條例》的立法建議公眾諮詢工作完成,政府今日發表文件,概述諮詢收集所得意見及有關回應,並總結下一步工作。   諮詢於去年11月3日至今年1月31日進行。政府共就修例建立虛擬資產服務提供者發牌制度、貴重金屬及寶石交易商註冊制度及作出雜項技術修訂的建議收到79份意見書。   政府欣悉回應者普遍同意立法建議整體方向、原則和基本框架;在考慮意見和建議後,政府會適當調整立法建議以回應持份者的關注。   當局會根據諮詢總結草擬法例,期望於2021至22立法年度把條例草案提交立法會審議。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21/20210521_172104_064.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4月通脹0.7%

政府統計處公布,4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升0.7%,較3月升幅0.5%為高;剔除政府一次性紓困措施影響,基本通脹率為0.3%,高於3月的0.2%,主要是本地交通費用上升和汽油價格升幅擴大所致。   各類綜合消費項目中,水電燃氣、食品、交通、外出用膳、衣履和雜項服務價格上升,住屋、煙酒和雜項物品價格則下跌,耐用物品價格維持不變。   政府表示,4月基本消費物價通脹率輕微上升,主要因為港鐵提供較少車費折扣和巴士車費增加,令本地交通費用上升,至於消費物價指數其他主要組成項目承受的價格壓力仍然溫和。   展望將來,由於本地經濟仍在低於生產容量的情況下運行,整體價格壓力短期內應保持輕微。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21/20210521_163746_538.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住宅電費補貼下月起發放

政府下月起推行新一輪電費補貼,向每個合資格電力住宅用戶提供1,000元電費補貼,逾270萬用戶受惠。   政府會連續11個月在每月首日向中華電力和香港電燈的電力住宅用戶戶口注入80元電費補貼,並在第12個月注入120元電費補貼。   補貼可與2008年、2011年、2012年、2013年和2020年相關計劃下的未用補貼,以及電費紓緩計劃的紓緩金額用作支付戶口帳單所示電費。任何未用補貼可在同一戶口轉撥至其後月份,直至2023年12月31日或戶口結束為止, 以較早者為準。   兩間電力公司發出的住宅用戶電費單將反映注入的補貼。查詢可致電2678 2678聯絡中電,或致電2887 3411聯絡港燈。   是項補貼是財政司司長於本年度財政預算案公布的一次性紓困措施之一,以緩解經濟下行對市民的打擊。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21/20210521_113009_977.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林鄭月娥參觀巴塞爾藝術展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到灣仔會議展覽中心參觀第九屆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   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自2013年起每年舉行,去年實體展會因新冠疫情取消,今年載譽歸來,展出23個國家和地區逾百間頂尖藝廊的藝術品。林鄭月娥歡迎實體展會事隔一年再次在港舉行。   參觀期間,林鄭月娥聽取不同藝廊負責人介紹作品,以及他們在全球疫情下的營運情況。她欣悉主辦單位今年因應疫情作出不少新嘗試,包括為無法派員到場的藝廊安排衞星展位,並推出首屆「巴塞爾藝術展:香港現場」的數碼項目,與會展舉行的實體展覽結合,透過網上展廳、虛擬導覽、直播活動等將世界各地的觀眾帶來香港。   林鄭月娥指,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和同期的法國五月藝術節,以至上星期的國家盃場地單車賽都充分展示香港有能力在疫情下安全地舉辦大型活動。她期望未來有更多盛事在港舉行,豐富市民的文化和體育生活,並為經濟注入動力。   她又說,國家第14個五年規劃首次提出中央支持香港發展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是對香港文化定位充分肯定,將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帶來龐大機遇。此外,去年施政報告提出政府積極推動發展藝術科技,她期望創新和科技的應用更能發揮香港的文化特質。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20/20210520_190214_586.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4月綜合利率跌至0.21厘

金融管理局公布,4月底綜合利率為0.21厘,較3月底下跌1基點,反映月內存款的加權資金成本減少。   綜合利率是根據零售銀行提供的資料編製,反映銀行平均資金成本。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20/20210520_163751_417.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香港創新發明揚威國際發明展

香港代表團在2021年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囊括136個獎項,數目為歷屆之冠。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主持嘉許禮,表彰香港科研人才的發明揚威海外。   本屆發明展共有逾350個參展單位,香港代表團奪得14個評審團嘉許金獎、47個金獎、61個銀獎和14個銅獎。   林鄭月娥致辭時表示,香港代表團中有大學、中學、研發中心、初創企業和政府部門的團隊,正好展現香港熾熱的創科氛圍,在官、產、學、研方面皆百花齊放,足證香港的創新及科研實力雄厚。   她指出,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首次明確提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並把深港河套納入粵港澳大灣區四個重大合作平台之一,反映中央對香港創科的重視及支持,也顯示香港創科發展的空間將更加廣闊。   此外,政府一直透過不同措施鼓勵研發,包括在香港科學園建設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推出傑出創科學人計劃,以及全力發展位處落馬洲河套地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   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創新展覽,展出的發明均經國際專家評判團評審。今年發明展首次以網上形式舉行,展出24個國家和地區約600項發明,詳情載於發明展英文網頁。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17/20210517_184516_015.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港新旅遊氣泡延後啟航

政府宣布,因應新加坡近期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香港與新加坡兩地政府決定延後航空旅遊氣泡的啟航日期。   雙方政府會密切留意兩地疫情發展,包括新加坡收緊抗疫措施的成效。該等措施昨日生效,直至6月13日。在這段期間,雙方會保持密切溝通,互相通報相關統計數據和審視發展,以決定旅遊氣泡下的啟航安排,並於6月13日或之前作出進一步公布。   香港和新加坡是區內航空樞紐和國際城市,兩地政府非常期望在採取一系列嚴謹公共衞生措施下,透過旅遊氣泡逐步有序地恢復跨境往來。已預訂上述時段專屬航班的旅客應聯絡航空公司,按自身情況調整行程。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17/20210517_161340_231.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香港工商業獎接受報名

2021至22香港工商業獎今日至8月6日接受報名,歡迎從事製造業和服務業的香港公司參加。   計劃旨在嘉許香港企業在邁向高科技、高增值過程中取得的成就,以及在不同範疇的傑出表現,以提升本港工商業競爭力,推廣香港品牌。   工商業獎設消費產品設計、設備及機械設計、顧客服務、創意、科技成就、升級轉型六個組別,由商會或業界主辦。   初步評審由各主辦機構負責,再由最終評審委員會決定得獎名單。每組別設一個大獎,其他表現優秀的參賽者可獲頒發獎項或優異證書。   頒獎典禮明年3月在科學園大展覽廳舉行。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17/20210517_150617_974.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推動綠色金融 實現低碳轉型

氣候變化是全球正共同面對的挑戰,需要國際社會攜手應對。儘管近年國際政治局勢轉趨緊張,但減低碳排放仍是各國承諾共同努力推動的目標。要實現這個目標,全球各國在能源結構、基礎設施以至產業鏈模式上均須作出巨大轉變,亦需要在各種能源及綠色科技上作出龐大投資,有人更形容這是自工業革命以來最重大的經濟轉型。在這個變革的過程中,也伴隨着巨大的經濟機遇。   上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領導人氣候峰會上,重申國家在2026至2030年期間逐步減少煤炭消耗,力爭於2030年前碳排放達致峰值,並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要達到有關目標,有分析預計所需的綠色低碳投資便超過百萬億元人民幣。事實上,全球在低碳轉型過程中對資金的需求正不斷加大,去年全球綠色債券發行量便達2,900億美元,再創新高。   在香港,我們亦致力推動減排,努力實現於2050年之前達致碳中和的目標。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在引領市場資金支持公私營機構投資到綠色和低排放活動,協助全球達致零排放的進程上,可發揮積極作用。在過去幾份預算案中,我大力推動香港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的發展,構建香港成為大灣區綠色金融中心。透過支持國家和大灣區內綠色項目投融資及認證,一方面可助力國家實現向綠色經濟轉型的戰略目標,另一方面也幫助香港金融業走在國際趨勢的前端,進一步多元化發展。   根據國際非牟利機構氣候債券倡議組織(Climate Bonds Initiative)本周剛公布的研究報告,2015年至2020年底,累計在香港發行的綠色債券總量超過380億美元,而單是2020年,在香港安排和發行的綠色債券和貸款總額就已達到120億美元。這些綠色債券的發行機構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當中內地發行機構佔去年發行總額的六成,是本港綠債市場的主力。而產品種類亦很豐富,除了常見的綠色債券和貸款外,與可持續發展表現掛鈎債券和貸款(sustainability-linked bond & loan)以及轉型債券(transition bond)等亦備受歡迎。   我在今年預算案中提出全新的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資助計劃本周正式啟動,受到業界普遍歡迎。計劃全面涵蓋各類相關產品,包括綠色和可持續債券及貸款;而資助範圍則包括一般債券發行費用和外部獨立評審費用。我們相信這計劃將有助吸引更多債券發行人和借款人使用香港這個融資平台和專業服務,令香港綠色金融活動更

創意落實 時裝投產有門

服裝業是本港主要製造業之一,部分年輕人更把時裝設計視為夢想職業,化創意為雲裳,讓模特兒在台上演繹佳作,一展風華。   實現夢想前,設計師須把靈感落實為服裝樣品,踏出投產第一步。   隨着製造業北移,本地「辦房」所剩無幾,製作樣品殊不容易。有見及此,製衣業訓練局兩年前建立小型工場,取名創樣中心,填補服裝由設計到生產的空白。   實現創意   擁有自家品牌的冼美玉是創樣中心常客,在她眼中,服裝樣品不單有助評估生產成本,其功能更如同示範單位,是買家是否光顧的關鍵。原型如此重要,冼美玉當然看重創作過程,尤其信賴該中心師傅的高見。   「他們縫紉經驗豐富,往往有很好的意見,例如衣服某處該開鈕門、加帶子,都是我想要的效果,我對這些時裝細節十分欣賞。」   自2019年起,中心接受創意香港贊助,為包括冼美玉在內最少50名本土設計師製作樣品。   冼美玉認為,創樣中心獲政府支持,承受壓力較小,職員為設計師試驗產品時更具耐性,分外適合時裝新手。對於各種時裝概念,客戶如欲加深認識,也可考慮報讀中心課程。   傳授技巧   創樣中心服裝技術課程涵蓋西裝製作、量裁紙樣,以至使用3D服裝設計軟件製作虛擬服裝,內容一應俱全。   中心並開設各類技術工作坊,推廣可持續服裝概念。以刺繡為例,在舊衣物上施以巧妙變化,即面貌一新,並具個人風格。   製衣業訓練局課程總監李書雲表示,課程旨在讓設計師了解坊間製作技術,啟迪創造力。   中心舉辦的工作坊累計最少36個,約400人報讀,包括專業設計師和時裝愛好者。   藝術創作人梁楚茵擅長製作布料,應用於長衫等範疇。她並非時裝設計專業出身,工作坊所授技術對她非常有用,有助她在設計上取得突破。   她設計的長衫正是採用新概念,作品上半身與一般長衫無異,下半身則帶寬鬆效果,更有時代感。   「一般長衫讓人覺得土氣,穿起來也不舒服。我希望新設計可令長衫平常化,年輕人可視作裙子,適合上班用途。」   放眼神州   創樣中心督導委員會主席鍾國斌表示,中心可善用優勢,協助年輕設計師開拓市場,包括人口是香港約十倍的粵港澳大灣區。   他指出,中心除開辦生產培訓、服裝知識等特別課程外,生產上也可助設計師一臂之力,如此不單設計師獲益,更可帶動香港製造業。   「設計師剛起步時產量不大,很難物色生產商。

特首出席粵港合作聯席會議

粵港合作聯席會議第22次會議今日以視像形式舉行,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和廣東省省長馬興瑞分別率領代表團出席,討論議題包括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十四五規劃帶來的機遇。   林鄭月娥在開場發言時指,在中央全力支持下,《香港國安法》的制定和實施讓香港由亂及治,加上完善香港特區選舉制度的決定,香港將更有底氣,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保持香港長期穩定。   她續說,有了政治穩定的局面,香港須聚焦發展,拓展經濟,改善民生,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乃必須取向。   林鄭月娥指,廣東是香港與內地區域合作的最重要夥伴,在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工作中與香港有着密不可分、互利共贏的關係。   今年為國家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林鄭月娥表示,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支持香港多方面發展和建設高質量的粵港澳大灣區,為香港和廣東帶來龐大機遇。是次粵港合作聯席會議以「把握國家發展新機遇,深化『十四五』時期粵港合作」為主題,合適不過。   粵港雙方於會後簽署五份合作協議,分別為《開啟十四五「雙循環」商機 深化粵港經貿合作備忘錄》、《深化粵港澳大灣區投資推廣合作備忘錄》、《粵港馬產業發展合作協議》、《關於共同促進穗港賽馬產業發展框架協議》,以及《大灣區體育項目合作補充備忘錄》。   恢復粵港居民跨境往來方面,林鄭月娥希望得到廣東省支持,爭取有序有限地逐步放寬到內地的檢疫要求,以恢復跨境人流,回應兩地人民強烈訴求。   雙方也有討論多個主要合作範疇的進展和未來合作方向,包括支持港商拓展內銷、金融、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創新及科技、醫療衞生和青年發展等。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14/20210514_195131_362.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首季經濟增長7.9%

第一季香港經濟明顯復蘇,實質本地生產總值按年增長7.9%,扭轉連續六個季度收縮情況。考慮到經濟復蘇不平均,加上與疫情相關的不確定性仍高,政府維持全年經濟增長預測為3.3%至5.5%。   政府今日發表《2021年第一季經濟報告》,政府經濟顧問歐錫熊今日在記者會上闡述報告內容。他指,經季節性調整後按季比較,實質本地生產總值顯著增長5.4%,連續三個季度上升。   受惠於由內地和美國帶動的環球經濟復蘇,整體貨物出口在第一季按年實質飆升30.2%。歐錫熊說,第一季較明顯經濟復蘇主要由貨物出口非常強勁而帶動,但本地經濟環節仍因疫情威脅和旅遊業冰封而面對困難的經營環境,其中零售業銷貨量和食肆收益較經濟衰退前仍減30%。   勞工市場仍然顯著受壓,第一季失業率為6.8%。消費及投資需求稍為恢復,但仍然相對欠佳,即使在比較基數極低的情況下,私人消費開支在第一季僅按年實質輕微增長1.6%。   歐錫熊說,只要本地疫情繼續受控,在政府將推出電子消費券計劃等項措施支持下,營商和消費信心料會持續改善。市民應合力做好防疫抗疫工作,令疫情受控,並積極參與疫苗接種計劃,為經濟全面復蘇和逐步恢復國際出行創造有利條件。   他指,疫情大流行仍然是環球經濟前景的主要不確定因素,國際出行和訪港旅遊業料復蘇需時,其他主要不明朗因素包括中美關係以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   政府維持全年經濟增長預測為3.3%至5.5%,但本地疫情倘若受控,而外圍環境沒有特別惡化,本港全年經濟增長很可能接近預測上限。   通脹展望方面,由於經濟未達全面復蘇,通脹壓力短期內料會維持溫和,今年基本通脹預測維持於1%。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14/20210514_164856_117.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內地企業交流及對接計劃啟動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連同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今日啟動內地企業伙伴交流及對接計劃,計劃下的首場交流會同日舉行,超過40家企業和專業服務業約100人參加。   對接計劃旨在促進內地企業與香港專業服務團體聯繫,共同把握國家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的「一帶一路」機遇。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在交流會上說,3月通過的《十四五規劃綱要》支持香港參與、助力國家全面開放和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打造共建「一帶一路」功能平台。國家支持是香港經濟的強心針,也為香港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注入動力。   他表示,香港的融資、風險管理、法律和仲裁等專業服務人才熟悉國際規則及標準,具備相關經驗和聯繫網絡,享有良好信譽,可與內地企業優勢互補,共同提升競爭力及「一帶一路」建設水平,開拓更大市場。   交流會邀得香港金融和保險界別代表介紹香港的融資、專業風險管理和保險服務,商經局「一帶一路」專員葉成輝主持討論環節,聚焦探討香港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合作機遇,以及本港專業服務界別如何協助內地企業走向國際市場。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14/20210514_170019_706.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外匯基金境外資產減80億

金融管理局公布,4月外匯基金境外資產減少80億元至40,085億元。   貨幣基礎為21,117億元,外匯基金對香港私營部門的債權總額為2,467億元。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14/20210514_164124_729.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港新旅遊氣泡或延期重啟

香港與新加坡航空旅遊氣泡原定本月26日重啟。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表示,由於近日新加坡2019冠狀病毒病個案增加,有關安排或未能如期推行。   邱騰華今日會見傳媒時說,因應確診個案數字上升,新加坡當局已在樟宜機場實施防疫措施,預料在市內也會採取額外防控手段。他昨日和今早均曾與該國交通部部長通電話,對方表示,按照目前情況,旅遊氣泡很大機會不能如期重啟。   邱騰華指,特區政府會留意新加坡未來數日推行防疫措施的進展,下周初再與新加坡當局接觸,了解情況。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14/20210514_131032_745.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3月出口貨量升23.4%

政府統計處公布,3月商品整體出口貨量按年上升23.4%,進口貨量也升19.8%;整體出口價格則升2.4%,進口價格也升1.8%。   經季節性調整,今年首季與去年第四季比較,整體出口貨量上升17.9%,進口貨量也升12.9%。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13/20210513_163529_529.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銅鑼灣非工業地逾197億批出

地政總署公布,銅鑼灣加路連山道用地以197億7,800萬元批予希慎興業和參明旗下博威控股(香港),批租期50年。   地皮為加路連山道內地段第8945號,佔地約14,802平方米,指定作非工業用途,但不包括住宅、倉庫和加油站。   樓面面積介乎六萬至十萬平方米。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12/20210512_183601_090.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陳茂波歡迎財務匯報局覆檢報告

財務匯報局程序覆檢委員會發表第12份周年報告,概述委員會去年工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歡迎該報告。   委員會在第12個覆檢周期揀選財務匯報局2019年處理的多項工作,涉及調查及查訊個案、境外公眾利益實體核數師認可申請和有關財務匯報局前職員的投訴;經覆檢後,委員會認為財務匯報局已依循內部程序處理。   陳茂波表示,程序覆檢是重要的制度功能,有助提高財務匯報局按照《財務匯報局條例》履行法定職能時的透明度和問責性。   他指,委員會全面覆檢選定個案並提出意見,有助財務匯報局進一步改善工作,他感謝委員會與財務匯報局共同提升本港財務匯報水平和企業管治制度。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10/20210510_172335_382.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按證保險公司回應傳媒報道

香港按證保險公司表示,參與百分百擔保個人特惠貸款計劃的銀行不會向申請人索取申請費或手續費,申請人無須透過第三者申請貸款。申請人如向第三者支付任何所謂費用,會招致直接財務損失。   有報道指有人聲稱可代失業人士以假文件辦理百分百擔保個人特惠貸款申請並收取手續費,按證保險公司為保障申請人權益,今日發表聲明回應。   按證保險公司指,銀行會以專業知識、專業判斷和謹慎態度進行客戶盡職審查及核查申請人的資格,按證保險公司也會作出適當檢查,確保獲批申請符合要求。銀行和按證保險公司如發現懷疑違法行為,例如作虛假聲明或使用虛假文件,會向執法機構舉報。   公眾如有查詢,可聯絡參與計劃的銀行,或致電百分百擔保個人特惠貸款計劃熱線2536 0392。    按證保險公司又指,公司並無向失業人士提供百分百信貸擔保的經驗,因此假設其整體壞帳率與為中小企而設的百分百擔保特惠貸款相同,即25%。然而,實際的壞帳率取決於多項因素,例如經濟環境有否改善。以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下的八成擔保產品為例,雖然假設整體壞帳率為12%,但產品自2012年推出至今,實際累計壞帳率為3.8%。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09/20210509_200335_572.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數碼港擴建有助初創發展

早前聽同事推介韓劇Start-Up:我的新創時代,主角們對創業充滿熱情,也道出經營初創的辛酸,我們談到香港一眾初創企業,創辦人也為實踐心中的信念而奮鬥。我作為局長亦不時反思,如何更有效、更適切地幫助香港初創成長,讓他們在創科路上找到自己的一片天?   作為香港兩大初創搖籃---數碼港及科學園,每年孕育出不少初創企業,也成功建立一個多元、蓬勃的創科生態系統。有朋友或會問,究竟兩者有什麼分別?數碼港主攻數碼科技,並以應用科技為主,例如金融科技、保險科技、大數據、電子競技、數碼娛樂等,而科學園則重點吸引深科技的公司,如生物科技、精密工程、機械人技術等,兩者各有分工,也互相協作。   目前數碼港園區公司有約800間,涵蓋着金融科技、智慧生活、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網絡安全,亦包括近年冒起的電競及數碼娛樂,相關公司就多達140間,當中有遊戲開發、電競技術應用、虛擬實景平台裝置、遊戲出版平台等。   數碼港發展多年,成績又如何?現時香港有八隻獨角獸(估值逾十億美元的初創公司),一半來自數碼港,有物流公司、金融科技、旅遊平台等;全港僅有四間機構獲發虛擬保險牌照,全都來自數碼港社群;香港首兩間獲金管局發牌的虛擬銀行,亦是數碼港成員。數碼港是全港最大的金融科技生態圈,在全港700多間金融科技公司中,近400間也是來自數碼港。   融資方面,數碼港2016年成立二億元的數碼港投資創業基金,為園區的初創提供早期融資,推動香港創業投資生態發展。數碼港跟共同投資者的注資在2017年的比例為1:4,到去年2020年的比例已增加至1:13,換句話說,數碼港投放一元,就換來13元私人投資,成績亮麗。歷年來,數碼港初創企業融資超過150億元,共有20間企業成功合併收購,180間公司進攻海外市場,實在可喜可賀。   數碼港亦多方面培育人才,如舉辦數碼港---大學合作夥伴計劃,培養金融科技人才;同時為本地青年人安排到數碼港的公司實習,親身讓他們了解金融科技、智慧生活及電競相關工種;另外亦有數碼港學院,進一步培育初創企業、從業員及年輕人。   數碼港現有四幢辦公室大樓,當中辦公室的租用率長期達九成,Smart-Space共用工作間更接近爆滿。 以我所知,現時報名參加數碼港培育計劃的初創企業數目越來越多,由2011年前每年少於100間,到近年超過600間,惟由於空間有限,每年最多

投入新資源 開拓新市場

在今年的預算案中,財政司司長公布了四大金融業市場資助計劃,分別涵蓋綠色和可持續金融、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註1)、開放式基金型公司(OFC)(註2)及保險相連證券(ILS)(註3)。我們這次投入相當多資源,總預算超過5.7億港元,涉及資本市場的不同範疇,讓香港更好地把握全球及內地市場的新趨勢,推動金融業進一步發展。各監管機構將陸續公布計劃詳情,我希望就此闡述四項資助計劃的政策思路和目標。   1. 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資助計劃   以綠色經濟推動疫後復蘇已經成為全球焦點,綠色投融資活動更趨活躍。全球綠色債券市場的發行金額在2020年再次創下新高至約2,900億美元(附表一),過去五年年均複合增長率達38%。佔比最高的市場為歐洲、其次為亞太區及北美(註4)。我們國家已經訂下30、60的明確減排目標,即在2030年將碳排放總量封頂,並在2060年達至碳中和(carbon neutral)。按國家氣候戰略中心測算,到2060年國家新增氣候領域投資需求將達約139萬億元人民幣,年均資金需求及缺口在3.5萬億元及1.6萬億元人民幣以上(註5),需要通過綠色金融市場的持續發展來滿足及填補。香港方面,行政長官亦已訂下在2050年前達致碳中和的目標,故此政府計劃於未來五年因應市場情況,發行合共約1,755億港元等值的綠色債券,為更多綠色項目進行融資,以改善環境和推動低碳經濟發展。   為了鞏固香港作為綠色和可持續金融樞紐的地位,迎接國際、國家及本地市場的機遇,我們有必要繼續吸引更多海內外機構來港進行綠色和可持續投融資及認證,提升市場深度和廣度。因此,預算案提出整合先前推出的兩項計劃(註6)成為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資助計劃,並除綠色債券外新加入綠色貸款元素,在未來三年資助合資格債券發行人和借款人的發債支出及外部評審服務。首次在香港發行綠色和可持續債券的發行人,如發行金額達15億港元或以上,合資格申請可獲上限為250萬港元的資助。外部評審費用方面,綠色和可持續債券發行人及貸款借款人,如使用認可外部評審機構的評審服務及發行金額達兩億港元或以上,合資格申請可獲上限為80萬港元的資助。   2. 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資助計劃   大家對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這產品應該不感陌生。香港首個REIT於2005年上市,目前已有十個REIT於香港市場上供投資者選

齊心控制疫情 步向經濟復蘇

今天是母親節,祝各位節日快樂、身體健康。也許大家亦安排了不同的方式,與家人慶祝母親節,特別是經過近一年半的抗疫之路,與家人及親友相聚的時刻令人倍感珍惜。隨着社交距離措施略為放寬,部分餐廳食肆均指,在這個母親節檔期的訂座情況有所改善。昨天我亦特意到街市逛逛,買了些蔬果和海鮮,與不同商戶聊天時感到這幾天的生意也許不俗。   整體而言,香港經濟的確初見起色,經濟結束了連續六季的收縮,今年首季按年增長7.8%。如果以按季作比較,更是連續三個季度呈增長。其中,私人消費開支亦結束了連續六季的跌勢,上季增加1.6%。不過,上季的經濟復蘇動力主要仍是靠出口拉動。其他行業如零售及餐飲等,表現仍有待進一步改善。   就以餐飲業為例,食肆收益今年首季為197億元,比去年同期低約9%,與前年同期比較更是低37%。餐飲服務業聘用了逾23萬名打工仔,這行業的失業率仍高企在13.3%,遠高於6.8%的整體失業率。   其實受疫情打擊較大的行業,除了餐飲,還有旅遊、零售、運輸及物流等,這些行業合共聘用約100萬名打工仔,佔香港勞動人口約三成,這些行業的企業及從業員對經濟的體感溫度肯定比整體為冷。   無論是本地各行業的大小商戶或在港的外國企業,不約而同的熱切期望香港能成功抗疫控疫。有街市的小商販指,現時生意雖略見改善,但還未完全回復至疫情前的水平。另外,有外國企業的代表指,跨國企業有些在港的僱員,由於嚴格的防疫抗疫措施,已超過一年未有回國探望家人,家人又極不容易到港,如果情況持續,恐怕有一些外籍高級管理人員會選擇回國或轉到香港以外的地方工作。不少中資企業的代表,亦指出內地派駐到香港的人員也面對同樣困難。這將不利於香港人才匯聚的優勢,以及這些機構在港業務的部署。   特區政府亦很急切要全力做好控疫、抗疫工作,力求最大程度控制疫情。但同樣重要的是,市民能夠積極參與疫苗接種計劃。唯有接種疫苗,才能讓身體產生病毒抗體,即使萬一感染病毒,可避免出現嚴重的併發症,這是保護自己和家人的最有效和最務實的方法,也是協助整體社會恢復正常活動的關鍵。畢竟,抗疫是一場持久戰,即使避免人多聚集,但為照顧家人或工作緣故,也很難完全避免社交。為了盡快回復正常生活和復蘇經濟,海外各地也積極朝接種疫苗的方向推進,這是不少先進經濟體抗疫路線圖中的關鍵一站。   經濟恢復亦需要路線圖。疫情受控,恢復跟內地通關和

落實愛國者治港 抓緊國家機遇

施榮懷會長(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會長)、各位嘉賓、各位專家、各位朋友:   大家好!今日很高興出席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主辦的十四五規劃下大灣區雙循環合作討論會,和大家一起探討這個對香港未來經濟發展至為重要的議題。   大灣區作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切入點   三月全國人大會議通過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列出國家未來的發展目標、工作理念,以及重點任務,反映了國家對當前及未來國際局勢和國內發展的研判、回應和部署。十四五規劃表明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一項長期的發展戰略,以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及更安全的發展;而內需、科技和開放就是這個新發展格局的三大支柱。   香港的社會和經濟發展一直與內地的發展密切相連,國家發展戰略的演變必會催化出香港的經濟新局。內需方面,國家將以創新驅動有內涵的增長,而內地中產收入群不斷擴大,預計會由現時的大約四億人,增加至十年後的大約八億人,將會為內需提供持續的推動力。從經濟發展與企業經營的角度來看,這意味着香港要抓緊日益龐大和對質量要求不斷提升的內地市場。   科技方面,國家提出要自立自強,應對外部的壓制和打擊,透過構建完整的產業體系,減少對西方國家的技術倚賴,同時發展戰略性的新興產業,例如生命健康、新材料等,以支持經濟轉型,避免低水平的重複建設。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重大的發展戰略,在十四五規劃中亦有多處着墨。在雙循環的發展格局中,它是內、外循環的交匯點。對香港人而言,大灣區是香港進入國家內循環的最佳切入點,而科技創新就是走進內循環發展的快速通道。同時,香港是大灣區城市群中開放水平最高、生產要素最自由進出和具有最全面環球商業網絡的經濟體。香港要強化跳板、中介人、高增值服務平台、國際人才庫和資金池、試驗田、防火牆等角色和功能,促進與豐富內地市場與國際市場之間的對接和互動,引領大灣區先行一步,建立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體系。   十四五規劃亦提到要促進內外貿法規、質量標準、認證認可等相銜接,就此,香港更有優勢發揮積極的角色。同時,特區政府會繼續與大灣區的其他城市合作,在制度和政策上不斷創新,務求令資金、人員等生產要素的雙向流動更為暢通。特區政府亦會透過不同計劃,協助港商及青年人把握大灣區發展的機遇,並以此促進香港的繁榮發展,為香港人提供一個更加

4月外匯儲備資產減八億

金融管理局公布,4月底官方外匯儲備資產為4,906億美元,較3月底減八億美元。   此資產相當於香港流通貨幣約七倍,或港元貨幣供應M3約47%。   4月底並無未交收外匯合約。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07/20210507_163616_167.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金融互聯互通不斷深化

文社長(灼見名家社長文灼非)、潘博士(灼見名家董事局主席潘燊昌博士)、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大家早晨!我很高興出席灼見名家的財經峰會。   今日峰會的主題是2021大灣區新商機。粵港澳大灣區這個重要的國家發展戰略,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大灣區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嘗試,亦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   轉眼間,《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已公布超過兩年。這兩年間,世界正經歷百年未見之大變局。經濟重心正在由西向東移,國家的綜合國力大大提升,國際政治格局亦同時起了深刻的變化。而在這背景之下,國家在今年較早前公布了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的遠景目標綱要,當中提出的國家長期發展戰略和政府工作重點,對香港的未來發展意義重大。   因此,我們在探討粵港澳大灣區的新商機時,必須參考這兩份重要文件,了解內外環境的變化,思考當中有關香港的論述和含意。   針對今天的主題,十四五規劃中有四點值得我們特別留意:   第一,十四五規劃提出了香港的定位,明確指出「支持香港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功能。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支持香港服務業向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扼要來說,是八個中心及兩個樞紐,和繼續向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服務業。   這些定位中既有香港傳統優勢範疇,亦包括一些新的角色和功能,例如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和中外文化交流藝術中心等。而在創科方面,今次更明確了香港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定位和整個大灣區在這方面的互補和合作。這些都為香港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新路向、新指引。   第二,十四五規劃中提及四個粵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設,當中除了大家經常談及的前海、橫琴外,還有南沙,以及首次被納入的深港河套,意味着位處一河兩岸的科技創新合作區將是粵港澳合作的一個重要節點。   第三,十四五規劃要求「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同內地優勢互補、協同發展機制;參與、助力國家全面開放和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打造共建『一帶一路』功能平台」,並強調「經貿、科創合作關係,深化並擴大內地與港澳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由此可見國家對於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非常支持和抱有一定期望。   第四,十

港深創科園首批樓宇料三年後落成

尊敬的行政長官(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廖主席(香港科技大學校董會主席廖長城)、史校長(香港科技大學校長史維教授)、Jim(騰訊集團副總裁、富融銀行董事長、騰訊金融學院院長賴智明)、各位嘉賓、各位同事、各位青年朋友:   大家好!我非常高興出席騰訊金融學院舉辦的「揚帆起航,灣區翱翔」青年論壇。一直以來,騰訊集團大力投資於人才培訓和推動科技創新,更於2018年成立金融學院,致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成為金融科技教育及人才高地,積極回饋社會,支持數據時代的全新生態發展。學院的重點工作項目,例如人才培訓計劃、金融科技論壇等等,與政府在推動培養創科人才、促進產學研合作的創科發展理念及方向一致。   發展大灣區是國家的重大發展戰略,通過進一步深化粵港澳合作,推動區內經濟協同發展。大灣區擁有超過7,000萬人口,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7,000億美元,經濟規模超過澳洲或者南韓的總量,是國家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大灣區其中一項重點工作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為香港的創科發展帶來難能可貴的機遇,亦為香港的青年朋友提供更多元化的就業和事業發展機會。   創科是今屆政府的重點政策範疇。自本屆政府上任以來,我們已投放超過1,100億元,並循行政長官定出的八大方向發展創科。國家早前通過的《十四五規劃》,正如剛才行政長官所說,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我們必須把握好這些黃金機遇,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加強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的創科合作。   雖然推動創科往往是需要時間,甚至是長時間才可以見到成果,但在行政長官有力帶領以及各界積極的支持和配合下,我們在創科各方面的發展已漸見成效。容許我列舉一些數字,和大家分享我們的成果。有些朋友甚至跟我說,我們已經進入了前所未見的創科黃金時代。讓我講講這些數字:本地初創企業的數目由2014年的1,065間,大增兩倍至2020年的3,360間,僱用人數由2,000多人增至10,000多人;總融資額亦由2014年的只有區區12億元大增七倍至2019年的差不多100億元。而我們的努力亦獲得國際認可,2020年在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公布與科技基礎建設有關的全球排名,香港由第18位上升至第七位,與數碼競爭力有關的全球排名則由第八位上升至第五位。我們明白這些成果得來全不容易,所以我們會繼續努力,既要鞏固現有的優勢,更要透過同各方的協作補充自身的不

林鄭月娥向新西蘭推介香港優勢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參與網上研討會,向超過200名新西蘭商界人士推介香港所具「一國兩制」獨特優勢,是新西蘭企業進入中國內地營商和投資的理想門戶。   林鄭月娥說,香港多年來一直與新西蘭保持緊密聯繫,其中新西蘭2010年成為首個與香港訂立自由貿易協定的海外經濟體。香港並期望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進一步加強有關聯繫。   她向與會人士表示,香港未來前景光明,傳統優勢穩固如昔,包括經濟自由開放、具備法治和司法獨立,加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就國家安全立法和完善香港特區選舉制度所作的兩項《決定》,香港回復穩定。   她指出,中央政府在《十四五規劃綱要》所述,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頒布兩年來展示的支持,均為香港帶來發展機遇。   在貿易強勁復蘇和特區政府持續投資帶動下,本港經濟今年首季大幅反彈,按年錄得7.8%實質增長,按季增長為5.3%。隨着香港疫情緩和,新西蘭企業不論來港發展或擴展業務,均正逢其時。   林鄭月娥回應有關香港創新及科技潛力提問時指,現屆政府於創科投入逾1,100億元,涵蓋基礎設施、研究經費、人才培訓、風險投資等,與深圳共同合作發展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亦正全速推進。   她提到,香港在金融科技和醫療科技方面進展良好,歡迎新西蘭企業包括初創企業與香港合作。   談及新冠疫情下的旅遊限制,林鄭月娥表示,她上月公布抗疫新路向,目標是在有效管控疫情的前提下,盡量恢復社會的正常運作和巿民的日常生活。   她指出,新西蘭疫情相對穩定,從當地入境香港人士須接受的強制檢疫期上月起已由21天減至14天。她期望兩地持續努力,進一步探討推出旅遊氣泡等措施,便利兩地跨境往來。   網上研討會由香港駐悉尼經濟貿易辦事處主辦、投資推廣署協辦,並獲香港新西蘭商會和香港貿易發展局支持。除行政長官外,一起出席者包括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專員袁民忠。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06/20210506_185845_659.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消費券適用範圍盡量廣泛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表示,根據現時構思,電子消費券的適用範圍會盡量廣泛,以涵蓋本地零售、餐飲、服務等消費,但不適用於繳付政府及公營機構或公用事業的收費。   許正宇今日在立法會回答李慧琼議員的提問時說,消費券的適用範圍包括本地商戶的實體和網上店鋪,但考慮到消費券計劃的政策原意,原則上消費券不適用於繳付政府及公營機構或公用事業的收費、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所涵蓋的交通開支、購買金融產品、海外消費、個人對個人轉帳等,也不可兌現。   當局正與獲甄選參與計劃的四家儲值支付工具營辦商探討可行方法,盡量防止利用消費券作非本地消費用途。   他說,當局正擬訂消費券發放安排等執行細節,會詳細考慮市民對發放期數、使用限制、範圍等的意見,盡量平衡不同需要,提供彈性,方便市民按需要使用消費券作不同金額的本地消費,同時確保能達致帶動和刺激本地消費的原意。   許宇正又指,自政府上月11日公布獲甄選參與計劃的儲值支付工具名單後,營辦商收到的商戶查詢數字倍增,反映由於消費券計劃的推行和營辦商提供的優惠,商戶對安裝電子支付工具的意欲明顯增加。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05/20210505_160445_971.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邱騰華:續留意港新疫情發展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表示,香港和新加坡會繼續留意兩地疫情發展,航空旅遊氣泡設有監察機制,若疫情轉差,兩地會進行磋商,若情況穩定,兩地會如期於本月26日推行氣泡安排。   邱騰華今日出席活動後會見傳媒時說,香港和新加坡就恢復雙邊旅遊設立了一套審慎機制,互相觀察兩地疫情,目前兩地無關連本地個案七天移動平均數字皆處於低位。   他說,香港和新加坡除了關注本地個案外,也關注變種病毒是否在地區傳播,兩地已共同加強保障措施,例如對印度、巴基斯坦等較高危地方實施入境或航班限制。   談及香港電台人手安排,邱騰華表示,招聘人手由港台自行處理,公務員事務局會提供意見。至於如何處理過往的資料、節目等,港台無須徵詢局方意見,他相信港台會專業處理。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04/20210504_193856_172.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3月零售業銷貨值升20.1%

政府統計處公布,3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臨時估計為276億元,按年上升20.1%。扣除價格變動後,3月零售業總銷貨數量的臨時估計按年升19.8%。   3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中,網上銷售佔7.7%;該月零售業網上銷售價值臨時估計為21億元,按年升43.3%。   按年比較,其他未分類消費品的銷貨價值升35.2%;電器及其他未分類耐用消費品升44.8%;珠寶首飾、鐘表及名貴禮物升81%;服裝升77.4%;百貨公司貨品升2.2%;藥物及化妝品升18%;汽車及汽車零件升23.1%;燃料升18.8%;傢具及固定裝置升12.5%;鞋類、有關製品及其他衣物配件升64.1%;書報、文具及禮品升19.2%;中藥升27.7%;眼鏡店升29.1%。   超級市場貨品銷貨價值則跌16.1%;食品、酒類飲品及煙草跌1.8%。   政府表示,3月零售銷售錄得顯著按年升幅,主要由於去年的比較基數十分低。第一季合計,零售業銷貨量按年升7.2%,但仍遠較2019年第一季銷貨量低32.5%。   展望未來,社交距離措施2月中逐漸放寬後,本地消費情緒改善,但由於訪港旅遊業持續低迷,零售業短期前景仍然困難。為使零售業更有力地復蘇以及經濟能全面恢復,社會必須齊心協力令疫情受控,並積極參與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04/20210504_163202_693.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曾憲逸鋼琴演奏會7月舉行

鋼琴家曾憲逸7月舉行演奏會,以「路德維希的結語」為主題,演奏貝多芬最後三首鋼琴奏鳴曲《E大調第30奏鳴曲,作品109》、《降A大調第31奏鳴曲,作品110》和《C小調第32奏鳴曲,作品111》。   曾憲逸於香港演藝學院畢業,曾在多項國際音樂比賽獲獎,現於德國深造,並為倫敦皇家音樂家工會及倫敦鍵盤樂慈善信託基金的青年藝術家。   「曾憲逸鋼琴演奏會」7月7日晚上8時在香港大會堂劇院舉行,為「音樂顯才華」系列節目之一。門票現於城市售票網發售。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04/20210504_153119_742.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4月樓宇買賣升0.9%

土地註冊處公布,4月樓宇買賣合約共9,150份,按月升0.9%,按年也升88%;合約總值851億元,按月升9.1%,按年也升122%。   其中,住宅樓宇買賣合約佔7,325份,按月跌1.6%,按年則升78.6%;合約總值716億元,按月升3.2%,按年也升112.1%。   月內市民查冊485,937次,按月跌10.2%,按年則升29.3%。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04/20210504_150620_304.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首季經濟預估增長7.8%

政府統計處公布,根據預先估計數字,第一季本地生產總值按年上升7.8%,終止連續六個季度按年收縮的情況。錄得較大升幅的主因是季內對外貿易表現強勁,以及去年比較基數較低。   經季節性調整後,第一季本地生產總值按季實質上升5.3%,較上季0.5%的升幅明顯加快。   第一季私人消費開支按年升1.6%;政府消費開支繼上季升6.1%後,第一季與去年同期比較升6.7%。   同期本地固定資本形成總額按年升4.5%;貨品出口總額升30.6%,明顯高於上季5.5%的升幅,貨品進口亦升23.3%;服務輸出則跌8.7%,服務輸入跌14.9%。   政府表示,第一季經濟急速反彈,主要反映在內地和美國帶動的環球經濟復蘇下,貨物出口增長非常強勁。然而,疫情和社交距離要求繼續打擊個別經濟環節,特別是一些涉及面向消費者的活動,令經濟復蘇不平均,整體經濟活動仍低於衰退前水平,而旅遊業仍然低迷。   因此,社會須不遺餘力令疫情受控,並確保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取得成功,為達到全面經濟復蘇和逐步恢復國際出行創造條件。   政府分析指,隨着環球貿易和生產活動顯著復蘇,香港整體貨物出口飆升,整體投資開支持續溫和增長。儘管在嚴格的出行限制下,訪港旅遊業仍然停頓,但服務輸出跌幅明顯收窄。本地方面,因外訪旅遊嚴重受阻,加上本地第四波疫情干擾消費活動,私人消費開支即使在比較基數極低的情況下仍只輕微增長,勞工市場情況嚴峻也影響消費氣氛。   展望未來,由內地和美國帶動的環球經濟復蘇短期內應有利香港貨物出口。鑑於世界多地的疫情仍然嚴峻,與旅遊相關的活動料將緩慢恢復,但服務輸出應有所改善。此外,中美關係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等其他風險因素亦值得關注。   本地方面,倘若本地疫情繼續受控,在政府多項紓緩措施和環球經濟情況好轉的支持下,營商和消費信心可望在今年較後時間更全面地改善。   第一季本地生產總值的修訂和更詳細統計數字將於5月14日公布。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03/20210503_163123_507.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稅局發出逾260萬份報稅表

稅務局今日發出約262萬份2020至21年度個別人士報稅表,納稅人一般須於一個月內遞交報稅表,經營獨資業務人士的交表限期為三個月。網上報稅可自動獲延期一個月。   《2021年收入(稅務寬免)條例草案》獲立法會通過,落實2021至22年度財政預算案提出的稅務寬免,包括寬減2020至21年度100%薪俸稅、個人入息課稅和利得稅,上限為10,000元。納稅人只需如常填報年度報稅表,稅務局會在評稅時作出寬減。   今日至7月2日,稅局電話查詢熱線187 8022星期一至五的服務時間會延長至晚上7時,星期六的服務時間則為上午9時至下午1時。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03/20210503_113353_184.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強化配套 吸引海外基金落戶

立法會剛在周三通過了《2021年稅務(修訂)(附帶權益的稅務寬減)條例草案》,標誌了香港在發展成為私募基金樞紐的進程中再下一城。如早前闡述,政府在這方面有「三步曲」策略,第一步是去年8月引入的有限合夥基金制度,在短短八個月內已吸引了超過200個基金註冊,足證香港金融基因和新制度的吸引力。這次通過的條例草案為第二步,將為合資格私募基金所分發的附帶權益(carried interest),即與投資表現掛鉤的積效分成,提供利得稅及薪俸稅寬免。我們亦已計劃了第三步,考慮推出制度及措施,吸引更多已在海外成立的基金「搬遷」到香港落戶。   龐大市場機遇   按一份近期行業研究報告統計1,亞洲私募及創投基金已募集但未投放的資本(行業內稱為Dry Powder)創下新高,達4,700億美元,佔全球25%並超過了歐洲的份額(19%)。同時,最近一隻專注於亞太區投資的私募基金完成了達150億美元2的融資,創下了同類型基金的新紀錄。種種數據預示,亞洲私募及創投基金的投融資活動將會越趨活躍。要吸引有限合夥人投放資本,基金管理人需要持續拓展業務,尋找合適的投資機會,亦需要落實註冊及營運新基金的「大本營」。以資產管理規模計算,香港目前已經是亞洲區內第二大私募基金市場(管理1,730億美元),僅次於內地。這次通過的條例為合資格私募基金所分發的附帶權益提供稅務寬免,提升香港作為私募基金註冊及營運基地的吸引力,讓我們可以捕捉亞洲私募及創投基金龐大的市場機遇。   帶來槓桿效應   私募及創投基金在香港的蓬勃發展更可以帶來一連串的槓桿效應,既推動金融市場發展,亦創造經濟及社會效益。   壯大金融業上游產業鏈 :眾所周知香港的首次公開招股(IPO)市場活躍,過去12年中有七年排名全球第一,去年融資達4,001億港元,排名全球第二,金額比2019年上升27%。事實上,能夠進行IPO的公司大多已經進入業務較成熟的階段,有市場能夠理解的商業模式,屬金融產業鏈下游的部分。而投資於初創企業的私募及創投基金則屬於上游,在企業發展初期引入資本、人才和專業知識,協助它們成長至可獨立上市或售予其他投資者。進一步拓展私募及創投基金市場有助香港全面發展整條金融產業價值鏈,同時培育更多未來IPO生力軍。   帶動專業服務發展 :更多私募基金落戶香港,除了為基金業(如資產管理、投資及諮詢服務)創造商機外,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