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九龍公園藝趣坊星期日登場

陳茂波網誌:經濟安全與國家安全

上周四是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特區政府舉辦了一連串活動,除了在學校及社區的推廣宣傳,還包括主題講座。當天的演講嘉賓分別從政治安全;經濟安全;國土、軍事及海外利益安全等方面講述國家安全的重要性及如何做好保障。事實上,國家安全工作須以總體國家安全觀作為指引,從國家的主權、安全、領土完整和發展利益不受損害的高度謀劃和推動。   經濟安全是國家安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告訴我們,經濟興則國力盛。相反,經濟潰落不單民不聊生,社會不安,政治不穩,甚至可能會被侵略。過去幾十年,試圖通過破壞別國的經濟、擾亂其金融,造成其社會不穩、政治動盪,以推翻其政權的例子屢見不鮮。一些所謂制裁、經濟封鎖,甚至以貨幣結算作為武器,無非是想通過經濟和金融手段,迫使別國就範甚至摧毁其政權。   可以說,確保經濟領域安全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經濟蓬勃發展,我們才有資源、有力量改善生活,也為自己提供安全保護。沒有安全穩定的政治和社會環境,經濟便難以發展起來。國家安全是經濟發展的前提,經濟發展是國家安全的保障。兩者必須統籌兼顧,相互促進。   在經濟範疇,我們除了需要有機遇意識以謀發展,還需有風險意識做好防禦,並以底線思維,着力建設安全發展的體制和機制,建立抵禦內部及外部衝擊和威脅的能力。   在風險管理方面,我們需重點防控各種重大風險和挑戰。除了需要高度警惕,應對「黑天鵝」式的重大突發事件;也需防範潛在矛盾積累的「灰犀牛」問題;更要化解發展中的短板和瓶頸制約。   回顧過去,從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到2008年的環球金融海嘯,即使每次危機的導火線及爆發點各有不同,但其共通點卻是在經濟金融體系中,一些特定環節風險管理及預警機制存在虛位弱項。故此,除了修補過去的漏洞,我們更需着重建設風險預警機制,包括對各種風險進行評估研判,建立風險預警監測體系,提高持續動態監測和實時預警的能力,健全資料的搜集,綜合運用各項數據、資料、調查信息,進行監測分析和預測預警,及早發現風險的苗頭、源頭,將風險隱患解決在萌芽之時。   除了風險預警機制,我們還要建立危機應對機制。做到危機預警、應急指揮、現場處置、恢復重建和事後評估之間的順暢對接;同時積極管理信息的發放,引導輿論及社會預期,防範衍生「次生風險」。   除了完善機制,我們還要做好保障關鍵領域安全的工作。   首先,我們必須確保重要產業的發展安全,並推動經濟持續發展、提供就業、並促進稅收。以金融業為例,我們要不斷提升競爭力,開拓發展空間,補齊短板、強化弱項,以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以創新科技產業為例,科技將主導未來世界經濟的發展,發展和應用科技的能力將決定一個經濟體的競爭力。「十四五」規劃期間,國家致力創新和科技自立自強,香港一方面要加強自身的研究開發能力,蓬勃創科生態環境,同時要加強與其他地方合作,吸引境內外人才、科技企業和關鍵技術落戶香港,助力國家突破這方面的障礙。   金融是經濟的命脈,金融安全是經濟安全的基石。首要任務是要守住不能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當中貨幣體系穩定是重中之重,要堅守聯繫匯率制度,作為維繫社會和市場信心的基礎。我們需要嚴謹有效的監管制度,確保銀行、證券、保險、資產管理等金融行業有序發展。同時,有效管控跨市場風險,填補市場分業監管可能導致的漏洞。此外,在助力國家金融開放的過程中,香港需發揮好試驗田和防火牆的角色,緩減以至阻止境外市場風險傳導到內地市場。與此同時,確保金融體系不會被利用來進行違反國家安全活動,除了全力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融資,還需打擊違反國安法的資金活動。   另外,須維護重要基礎設施的安全、食物、食水和能源的供應充足和安全,確保市民的生活、出行方便安全,經濟活動的暢順運行得到保障。   經濟安全必須建基於政治穩定、社會安全。去年國家就香港特區國家安全立法,從法律上堵塞了香港在國家安全方面的漏洞,完善了國家安全的制度保障。今年國家再為香港完善選舉制度,全面貫徹落實「愛國者治港」的原則,加上特區政府正就《基本法》第104條完善公職人員的宣誓安排,香港在國家安全方面的體制和執行機制將進一步得以健全。   接下來,特區政府會全力推動這方面的工作有力和到位地落實執行;同時,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強化工作效果,並力求與時並進,適切應對新形勢帶來的新風險,以及科技變革帶來的新挑戰,做好防禦,穩守底線,為維護國家安全作出貢獻。   (以上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4月18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4/20210418/20210418_112248_870.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荔枝角共享辦公桌 Finest Design Nest

租用共享辦公桌低成本,租約彈性、設施齊全、工作環境舒適。由於共享辦公桌採用開放式設計,各行各業人士還可以互相交流經驗,拓展人際網絡。近年荔枝角的共享工作空間越開越多,每間的規模、設施、室內設計及價錢各有不同,Finest Design Nest 就是其中一間具有特色的荔枝角共享工作空間,提供性價比高的共用辦公桌及多個實用設施。   共用辦公桌   討論空間   共用空間   觀景空間   休閒空間   互動交流空間   舒展空間   三人房   四人房   多功能會議室   互動會議室   物料展示區   其他設施及服務包括 :   * 影印設備區 * 接待人員 * 鄰近模型工作室 * 單車存放 * 休閒空間 * 信箱及儲物箱 * 茶點及飲品 * 互動會議室 * 物料展示區 * 無線上網   FINEST DESIGN NEST   地址 : 香港九龍荔枝角醫局西街1035-1037號匯華工廠大廈4樓C室 聯絡電話 : (852) 2741 1113 電郵 : info@finestdesignnest.com 網址 : www.finestdesignnest.com https://www.tradenet.hk/blogs/topic/finest-design-nest-04?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政府歡迎開展債券通南向通

中國人民銀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今日宣布,將於本月24日開展債券通南向通。特區政府歡迎此項進一步擴大兩地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的措施,並感謝中央政府支持。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強化香港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國際資產管理中心、風險管理中心的功能。   她說,開展債券通南向通以達致債券市場全面雙向聯通,將推動兩地金融市場進一步互聯互通,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新里程碑。   她指出,這些正面作用也在債券通北向通得到充分體現。自該項目推出以來,境外機構持有內地在岸債券的金額由2017年約8,800億元人民幣升至今年8月38,000億元人民幣,同期平均每日成交金額也升17倍。   林鄭月娥表示,中央政府會一如既往維護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特區政府感謝中央政府上周五啟動跨境理財通後,短時間內開展債券通南向通,並感謝中國人民銀行和其他相關單位在過程中給予支持。   她說,特區政府會繼續善用香港獨特優勢,把握國家十四五規劃、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以及粵港澳大灣區所帶來的發展機遇。特區政府會以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內地資本市場走向國際化作出貢獻為目標。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香港一直致力深化與內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以進一步強化連接國內外金融市場的角色。   他指,開通債券通南向通將會擴大互聯互通計劃下的產品類別,一方面為合資格境內投資者提供有效渠道作多元化資產配置,也為香港金融業帶來龐大機遇。   他預期,開通南向交易將突顯香港聯繫內地資金和國際市場各類產品的獨特功能,不僅能提升香港作為發債平台的吸引力,並提升在港發行債券的流動性,更能進一步助力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   陳茂波感謝中央政府支持,以及相關部委對落實此舉措的努力。   債券通北向通2017年7月開通,南向通將落實內地投資者經由兩地基礎設施機構之間的互聯互通機制安排,投資香港債券市場。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9/20210915/20210915_180254_488.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安心出行增強檢通知功能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副政府資訊科技總監黃志光表示,「安心出行」流動應用程式將增加新功能,向曾到過指明場所、須接受強制檢測的用戶發出通知,提醒他們配合政府防疫措施。   黃志光今日在簡報會上說,「安心出行」流動應用程式的設計理念是協助市民做好出行紀錄,方便當局進行接觸者追蹤的工作。程式並向曾與確診者於相若時間到訪同一場所的用戶發出通知,提高用戶的警覺性。   他指,資科辦一直與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緊密合作 ,商討如何用好程式,以科技協助抗疫。為配合防護中心最新運作需要,資科辦會為程式增加不同類型的通知信息,例如強檢通知,更好地配合政府的防疫、抗疫工作。   目前,程式的下載數字超過296萬。黃志光表示,程式廣泛應用有助當局進行接觸者追蹤工作,確診者若能提供電子版出行紀錄,可省卻不少追查工夫。他又提到,尖沙咀K11 Musea名潮食館群組有14名確診者使用程式,當局翻查紀錄,發現他們在傳染期到過48個場所,遂向曾到訪這48個場所的其他用戶發放感染風險通知。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2/20210226/20210226_174819_634.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