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許正宇明赴滬出席陸家嘴論壇

完善選舉制度 政治體制回復安全

文禧(新城廣播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宋文禧)、Alice(《信報》總編輯郭艷明)、Richard(盈科拓展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李澤楷)、Peter(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副主席兼行政總裁王冬勝)、Justin(長江實業地產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趙國雄)、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很高興再次出席由新城財經台和信報財經新聞聯合主辦的年度經濟盛事---香港經濟峰會2021。   我擔任行政長官之後,無論順境逆境,對於這個年度的經濟盛事我都從不缺席,先後在2017、2018、2019年的12月出席了過往三屆的峰會。今日這個2021年的峰會原本是一如既往在去年12月舉行,但因為疫情關係改到3月。我向大會建議,在今年年底,即是2021年12月繼續如期舉辦香港經濟峰會2022,因為我可以預計或者預告,我相信2022年是更值得人們展望的一年。在座很多贊助商不會介意一年贊助兩次的,所以大家放心。   今日由上午到現在應該已有很多嘉賓分享,從宏觀經貿、數碼經濟,以至環球金融角度展望未來一年。我出席的同事也為數不少,有財政司司長、金管局總裁、港交所主席、創科局局長等,都與大家作出了分享。我現在講的是一個稍為不相同的方向,以配合今日的主題:復元、重建、再生。   復元的意思是病後復元,或者解作恢復元氣,重新開始。古人有這句說話:「善治病者,必醫其受病之處;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源」。香港要真正做到恢復元氣,重新出發,我們必須要掌握和知道香港的病之處、弊之源究竟在哪裏。經過接近四年行政長官的政治歷練,我今日可以大膽地說,我認為今日香港的病之處、弊之源是我們沒有全面貫徹落實「一國兩制」的制度體系,未能夠在香港很堅持「一國兩制」,更加沒有盡我們的努力去完善「一國兩制」在香港的落實,令這個由非常偉大的鄧小平先生提出的開創性構想---儘管是順利解決了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讓香港回到祖國懷抱;儘管是大程度上保留了香港人習慣的制度和生活模式;儘管整體上是成功的,維持了香港的穩定繁榮;但落實時是有弊處,亦出現了不少漏洞。現在要讓香港真正復元,是要改善「一國兩制」落實的制度體系,要堅持完善這個可以確保香港「一國兩制」的制度。   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是還未做到的。第一是未能夠堅持「一國」的原則,否則為何會出現鼓吹「港獨」、「自決」等行為?為甚麼要求「愛國者治港」好像是一些新生事物?就是因為我們未能夠堅持「一國」的原則。第二個未能夠做到的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為甚麼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可以20多年都忍受一個國家安全的缺口,甚至任由外部勢力在這裏興風作浪,危害國家的安全?第三是未能將中央按《憲法》和《基本法》行使的權力和特別行政區獲授權的高度自治權有機結合。為甚麼中央,即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按着《憲法》和《基本法》來為香港解決問題,包括解釋《基本法》會成為一個禁忌?另一個是未能夠完善與《基本法》實施相關的制度和機制,在這方面會有很多話要說,所以今日暫且不說。   這個制度的不完善、體系的不全面,中央是看得清楚,但中央很明白、很理解、很包容香港,希望我們自己都能夠看得到,從而去改善。可惜,20多年來在特區裏屬於有能力去改善制度---不單止是特區行政長官或是特區政府,很多人處於一些很重要的位置,都可以從他們自身的角度去完善這些制度,但他們都視而不見或是見而不理,於是製造了越來越積累的大問題。   經過2019年的修例風波,我想已經不可以再視而不見,或者中央已經忍無可忍。在同年10月底,中共第19屆四中全會在通過將堅持「一國兩制」作為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所具有的顯著優勢之一的同時,提出了要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制度體系。當時我本來是邀請港澳辦主任張曉明先生來香港為大家解讀這個第19屆四中全會有關「一國兩制」的部分,但可惜由於黑暴橫行,曉明未能夠來到香港。他其後發表了幾千字的輔導讀本文章,詳細點出從制度體系上需要完善的六個地方,包括:第一是依法行使《憲法》和《基本法》賦予中央的各項權力;第二是建立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和執行機制;第三是健全行政長官對於中央政府負責的制度;第四是完善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和與內地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機制;第五是完善加強《憲法》和《基本法》的教育、國情教育、中國歷史、中華文化教育的制度和體制;最後是需要完善堅決防範和遏制外部勢力干預香港事務和進行分裂、顛覆、滲透、破壞活動的體制等。我深信只要我們能夠切實做好這六方面的健全和完善制度體系,香港是可以恢復元氣,重新開始。   事實上,過去18個月,我們看到這些完善工作正在慢慢逐步進行。中央先後多次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行使權力,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它的常委會為香港制定《香港國安法》、解決立法會選舉因為疫情需要押後一年而出現的真空期、釐清立法會議員的資格問題,以及近日為完善香港選舉制度所作的《決定》。無可否認,《香港國安法》的落實是填補了國家安全在香港的缺口,恢復了社會的穩定,止暴制亂,令香港可以走出黑暴的陰霾,而完善選舉制度則堵塞了目前選舉制度的漏洞,確保我們政治上都可以安全。今日因為全國人大常委會還未修訂附件一和附件二,我亦不方便透露詳情,但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決定》,大家可以看到這次完善選舉制度的方向是要落實「愛國者治港」,核心要素是要重整選舉委員會,令它成為一個有更廣泛代表性、更符合香港現實情況和更可以維護香港整體利益的機關。   這些工作是會為病後的香港重建基礎、重新注入能量。有了國家安全、社會安全、政治安全的保障,可以令香港抵禦外部勢力、站穩陣腳,但要令香港生機勃勃,仍然需要有發展的機遇。就此,我想簡單地說說最近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第14個國家五年規劃和2035年的遠景目標綱要。   上星期六晚上,我出席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舉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這是一個非常高層次的國際論壇,向全球500強公司的行政總裁介紹國家最新的發展,所以一般舉辦的時間都是在兩會之後。這次是首次香港可以爭取到在這個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有一個香港專場,但可惜因為疫情關係,我們只能夠在線上舉辦,而不能親自到釣魚台國賓館與參加人士有更多互動。在香港專場這一節裏,我向參加的超過30位全球商界領袖介紹在十四五規劃之下香港發展的機遇,而這些我可以肯定說,會令到在復元後的香港生機勃勃。   這一次直接涉及香港的部分在十四五規劃裏大概有500多字,這500多字涵蓋的範圍非常廣泛,第一部分在導語,這個在十二五和十三五規劃中都沒有寫得這麼清楚。在導語部分就說明了,如果要保持香港包括澳門長期的繁榮穩定,我們需要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堅持依法治港,維護《憲法》和《基本法》確定的特區憲制秩序,落實中央對於特別行政區全面管治權,落實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以及特別行政區社會大局穩定,堅決防範和遏制外部勢力干預香港的事務。這一段說話正正就是我剛才所說的完善制度和體系的需要,因為有了這種基礎才能夠用好國家依照這個涉港部分給我們的政策。   在支持香港鞏固提升競爭優勢,我在上星期六的演辭裏是這樣形容的:是四個傳統中心加四個新興中心。四個傳統中心在十四五規劃再次得到中央的認同、肯定和支持,是支持香港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包括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國際資產管理和風險管理的業務;第二個是支持香港提升國際航運中心;第三是支持香港提升國際商貿中心;第四是支持我們成為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四個新的範疇都提升到這個層次,第一是支持我們提升國際航空樞紐地位、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中心、支持香港發展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在這八大範疇,機遇真的是無限,我們一定要掌握好這些機遇,香港自然會生機勃勃。   同一個十四五規劃的最後一段,又有這樣的說話:我們需要加強《憲法》和《基本法》的教育、國情教育,增強香港同胞的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換句話說,有了基礎、有了好的政策措施,但香港的民心並不回歸,仍然是抗拒中央,仍然有小部分人士不斷破壞特區與中央的關係,甚至每逢見到有關內地的事就採取污衊、抹黑的取態,恐怕我剛才所說的生機勃勃都是難以全面發揮和落實。   最後我想說,有了這些機遇,如果要真正的復元,仍然需要有養分。其實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養分一點都不差,我們固有的優勢包括我們的法治傳統、我們獲得《基本法》保障的司法獨立、我們的國際聯繫、我們的英語環境、我們在金融方面備受推崇的監管制度,以至我們是一個很開放、自由的經濟和社會。此外,香港其實人才濟濟,誰人說香港的創科不成?今早我想你們都聽過創新及科技局局長Alfred與大家分享近年我們的工作。大家今日翻開報章,在2020年的Jump Starter,最高榮譽獎是由一間香港初創公司所奪得。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派出去日內瓦參加發明獎比賽,今年取得最多獎項。這些全部是香港可以做創新科技的養分,我們只要用好這些養分,抓緊機遇,我們是有大量機會。當然最重要是香港有地理上的優勢,我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而且是很接近一個又是生機勃勃的粵港澳大灣區,所以我們時常強調是「近水樓臺會先得月」,千萬不要錯失這些機會。   當然,特區政府亦需要自強、要提供政策的支持、要為我們的未來作出適當的投資。創科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這三年半以來,我們的政策措施是一項接着一項,我們從不吝嗇投資在科技創新的金錢,現時已經超過1,100億港元,但它會帶來很多效益,可以開創更多優質的就業,亦可以令香港我剛才所說過的人才有更大發揮機會。   所以當香港的政制穩定下來,治安重拾正軌,大家要珍惜這些機遇、要抓緊這些機遇,把精力聚焦在發展,否則我恐怕會應驗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7年7月1日重要講話的這一句「蘇州過後無艇搭」。在這一刻,我覺得是很關鍵的,希望大家繼續保持對香港、對自己的信心,抓緊機遇,支持我們完善選舉制度,讓香港的政治體制回復安全,香港一定可以重新出發。   在此祝大家在這個重建、再生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實現自己的夢想。多謝大家。   (以上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3月23日在香港經濟峰會2021的演辭)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3/20210323/20210323_181636_620.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荔枝角共享辦公桌 Finest Design Nest

租用共享辦公桌低成本,租約彈性、設施齊全、工作環境舒適。由於共享辦公桌採用開放式設計,各行各業人士還可以互相交流經驗,拓展人際網絡。近年荔枝角的共享工作空間越開越多,每間的規模、設施、室內設計及價錢各有不同,Finest Design Nest 就是其中一間具有特色的荔枝角共享工作空間,提供性價比高的共用辦公桌及多個實用設施。   共用辦公桌   討論空間   共用空間   觀景空間   休閒空間   互動交流空間   舒展空間   三人房   四人房   多功能會議室   互動會議室   物料展示區   其他設施及服務包括 :   * 影印設備區 * 接待人員 * 鄰近模型工作室 * 單車存放 * 休閒空間 * 信箱及儲物箱 * 茶點及飲品 * 互動會議室 * 物料展示區 * 無線上網   FINEST DESIGN NEST   地址 : 香港九龍荔枝角醫局西街1035-1037號匯華工廠大廈4樓C室 聯絡電話 : (852) 2741 1113 電郵 : info@finestdesignnest.com 網址 : www.finestdesignnest.com https://www.tradenet.hk/blogs/topic/finest-design-nest-04?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政府歡迎開展債券通南向通

中國人民銀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今日宣布,將於本月24日開展債券通南向通。特區政府歡迎此項進一步擴大兩地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的措施,並感謝中央政府支持。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強化香港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國際資產管理中心、風險管理中心的功能。   她說,開展債券通南向通以達致債券市場全面雙向聯通,將推動兩地金融市場進一步互聯互通,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新里程碑。   她指出,這些正面作用也在債券通北向通得到充分體現。自該項目推出以來,境外機構持有內地在岸債券的金額由2017年約8,800億元人民幣升至今年8月38,000億元人民幣,同期平均每日成交金額也升17倍。   林鄭月娥表示,中央政府會一如既往維護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特區政府感謝中央政府上周五啟動跨境理財通後,短時間內開展債券通南向通,並感謝中國人民銀行和其他相關單位在過程中給予支持。   她說,特區政府會繼續善用香港獨特優勢,把握國家十四五規劃、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以及粵港澳大灣區所帶來的發展機遇。特區政府會以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內地資本市場走向國際化作出貢獻為目標。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香港一直致力深化與內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以進一步強化連接國內外金融市場的角色。   他指,開通債券通南向通將會擴大互聯互通計劃下的產品類別,一方面為合資格境內投資者提供有效渠道作多元化資產配置,也為香港金融業帶來龐大機遇。   他預期,開通南向交易將突顯香港聯繫內地資金和國際市場各類產品的獨特功能,不僅能提升香港作為發債平台的吸引力,並提升在港發行債券的流動性,更能進一步助力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   陳茂波感謝中央政府支持,以及相關部委對落實此舉措的努力。   債券通北向通2017年7月開通,南向通將落實內地投資者經由兩地基礎設施機構之間的互聯互通機制安排,投資香港債券市場。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9/20210915/20210915_180254_488.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安心出行增強檢通知功能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副政府資訊科技總監黃志光表示,「安心出行」流動應用程式將增加新功能,向曾到過指明場所、須接受強制檢測的用戶發出通知,提醒他們配合政府防疫措施。   黃志光今日在簡報會上說,「安心出行」流動應用程式的設計理念是協助市民做好出行紀錄,方便當局進行接觸者追蹤的工作。程式並向曾與確診者於相若時間到訪同一場所的用戶發出通知,提高用戶的警覺性。   他指,資科辦一直與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緊密合作 ,商討如何用好程式,以科技協助抗疫。為配合防護中心最新運作需要,資科辦會為程式增加不同類型的通知信息,例如強檢通知,更好地配合政府的防疫、抗疫工作。   目前,程式的下載數字超過296萬。黃志光表示,程式廣泛應用有助當局進行接觸者追蹤工作,確診者若能提供電子版出行紀錄,可省卻不少追查工夫。他又提到,尖沙咀K11 Musea名潮食館群組有14名確診者使用程式,當局翻查紀錄,發現他們在傳染期到過48個場所,遂向曾到訪這48個場所的其他用戶發放感染風險通知。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2/20210226/20210226_174819_634.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