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顯示從 2月, 2021 起發佈的文章

九龍公園藝趣坊星期日登場

電子消費券盡量兼顧用戶體驗

周三我發表了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即將完結的財政年度赤字預計超過2,500億元,下年度赤字估計仍超過1,000億元,規模將僅次於2020至21年度,成為有紀錄以來第二高的赤字紀錄,兩年間財政儲備從相等於23個月政府開支的水平,顯著下降至13個月,無可避免局限了可用在「派糖」的空間。   考慮到經濟經歷連續兩年衰退,失業率亦高企,我決定維持逆周期財政政策,透過維持較大的財政投入,提升支持經濟的力度,希望支援市民、惠及企業,讓整體經濟能最大程度的受惠,同時盡可能以多角度、多渠道方式紓緩就業市場的壓力。   就以電子消費券為例。在連續兩年過千億元赤字的壓力下,我仍決定推出電子消費券,規模達到360億元,目的是注入消費力在本地經濟體系內流轉,發揮乘數效應,最大程度地激活消費氣氛,同時廣泛地讓市民以至企業受惠。參考外地經驗,分期注入、限期使用的消費券,有助小商戶在計劃中受惠,除了可帶來更多生意,也加強了使用電子支付的誘因,讓他們能更大程度受惠於電子支付帶來的新商機。   誠然,電子消費券的設計及執行細節將關係到用戶體驗及計劃成效,例如分期的期數、每次發放的金額等詳情,目前僅屬初步構思。感謝大家在過去幾日的回饋,我們在擬定計劃的細節時將仔細考慮市民及商戶的意見,也會照顧沒有電子錢包和行動不便的市民在申請及使用消費券時的安排。   事實上,各種不同的具體安排各有其利弊,最終也需要作出取捨,希望大家諒解最終方案未必能滿足所有人的願望。例如有市民希望可將金額一筆過注入消費券以供使用,但同時有意見認為這是變相傾斜大商戶;也有市民希望消費券的使用期限可以更長,讓他們慢慢使用,但這可能削弱計劃刺激消費的效用。無論如何,我們在敲定細則時,會在儲值支付營運商可應付的技術範圍內,盡量兼顧用戶體驗及計劃成效。   其實,電子消費券計劃的設計務求達到資源能聚焦支持本地經濟,讓市民和企業受惠,同時也有助促進較多的就業機會。事實上,無論是消費券的間接拉動效益,以至在預算案中建議再撥款66億元開創約三萬個有時限職位的直接幫助,都有利於增加就業機會。   至於在疫情下失業而面對財政壓力的市民,如果需要貸款應急,現時在市場上選擇不多,即使有亦屬利息高產品,對借款人造成沉重的負擔。有見及此,預算案推出「百分百擔保個人特惠貸款計劃」,是為照顧這部分市民的需要,為他們提供多一個輔助性質的財務選項

安心出行增強檢通知功能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副政府資訊科技總監黃志光表示,「安心出行」流動應用程式將增加新功能,向曾到過指明場所、須接受強制檢測的用戶發出通知,提醒他們配合政府防疫措施。   黃志光今日在簡報會上說,「安心出行」流動應用程式的設計理念是協助市民做好出行紀錄,方便當局進行接觸者追蹤的工作。程式並向曾與確診者於相若時間到訪同一場所的用戶發出通知,提高用戶的警覺性。   他指,資科辦一直與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緊密合作 ,商討如何用好程式,以科技協助抗疫。為配合防護中心最新運作需要,資科辦會為程式增加不同類型的通知信息,例如強檢通知,更好地配合政府的防疫、抗疫工作。   目前,程式的下載數字超過296萬。黃志光表示,程式廣泛應用有助當局進行接觸者追蹤工作,確診者若能提供電子版出行紀錄,可省卻不少追查工夫。他又提到,尖沙咀K11 Musea名潮食館群組有14名確診者使用程式,當局翻查紀錄,發現他們在傳染期到過48個場所,遂向曾到訪這48個場所的其他用戶發放感染風險通知。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2/20210226/20210226_174819_634.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特首出席大灣區起跑線啟動儀式

特區政府今日舉辦以青年發展為主題的「灣區起跑線  青年創明天」起動儀式,以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布兩周年。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與多名官員出席活動,廣東省副省長張新透過錄影視像參與。   中央政府於2019年2月18日公布《規劃綱要》,為大灣區建設提供指導性方向。特區政府一直致力透過大灣區發展為香港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並透過加強宣傳和推廣的工作,鼓勵社會更積極參與大灣區發展。   林鄭月娥在起動儀式致辭時表示,青年充滿活力、朝氣勃勃、滿載理想和希望,大灣區會為他們提供展翅高飛的舞台。   她說,今日也見證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大灣區創新創業基地體驗資助計劃及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正式啟動。這三個為青年度身訂造的計劃會為未來有志到大灣區內地城市一展抱負的青年,提供重要而多元的支持。   在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下,特區政府預計批出約一億元資助十多個非政府機構,為近200家青年初創企業提供資助,以及向約4,000名青年提供更到位的創業支援和孵化服務。   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創業基地體驗資助計劃則會為香港非政府機構提供資助,讓他們為香港青年人舉辦短期體驗項目,每家機構可獲最多兩個項目、每個項目70萬元的資助。   至於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則為2020年施政報告推出的措施,目標是透過鼓勵在香港及大灣區有業務的企業聘請及派駐本地大學畢業生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計劃提供名額2,000個。   林鄭月娥指,特區政府會按每名獲聘畢業生,向參與計劃的企業發放每月一萬元津貼,為期最長18個月。計劃在今年1月初開始接受僱主申請,反應非常熱烈,至今已有約200間企業向計劃秘書處登記,表示有意參與計劃。有關職位空缺逾1,400個,而超過700個為創科職位。    她說,特區政府大力鼓勵香港青年登高望遠,在大灣區投身創業或有興趣的行業發展,在更大的舞台上發揮所長。在各界支持下,她對香港青年能夠在大灣區乘勢而上,一展抱負,充滿信心。   起動儀式也包括「港灣起跑線」生活紀錄片啟播儀式,該節目本月28日起逢星期日晚上在電視81台播出。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2/20210226/20210226_200012_167.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重振旅業 發展商貿旅遊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記者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財政預算案預留7億6,500萬元支持旅遊發展局重振香港旅遊業,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表示,有關工作短期藉活動鞏固香港旅遊之都的聲譽和地位,中長期則應朝優質旅遊發展。   邱騰華今日在記者會上說,新一份預算案向旅發局提供的額外資助與去年相若,即使一些已於去年制定的計劃未能如期實行,但如疫情今年好轉,預算案預留款項可為重振旅遊業早作準備。   短期工作方面,他指香港會推行旅遊‧就在香港、再遇‧就在香港等大型活動;中長期而言,則應以發展優質或商貿旅遊作為重點。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2/20210226/20210226_170408_418.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1月新批住宅按揭減少1.7%

金融管理局公布,1月新批出住宅按揭貸款額378億元,按月減少1.7%。   其中,一手市場交易批出貸款50億元,按月減少22.5%;二手市場交易批出貸款271億元,按月增加1.5%;轉按交易批出貸款58億元,按月上升6.8%。   月內新申請貸款個案13,112宗,按月增加15.1%;新取用按揭貸款249億元,減少5.9%;未償還按揭貸款總額15,909億元,按月增加0.6%。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2/20210226/20210226_165336_632.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1月財政盈餘555億

政府公布,上月支出約474億元,收入約1,029億元,錄得盈餘555億元。   總計本財政年度首十個月,整體支出約6,675億元,收入約4,542億元,錄得赤字2,133億元。   截至上月底,財政儲備為9,470億元。   政府表示,首十個月錄得赤字主要是就防疫抗疫基金項目和現金發放計劃付款。計及餘下兩個月預期的收入和開支,預計2020至21財政年度的赤字為2,576億元,下月底財政儲備將為9,027億元。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2/20210226/20210226_164143_926.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下年度推售15幅住宅用地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記者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發展局公布2021至22年度政府賣地計劃,出售15幅住宅用地,可提供約6,000個單位;另出售三幅商業用地,涉及樓面面積約478,600平方米。   局長黃偉綸今日在記者會上表示,15幅住宅用地中,港島佔四幅、九龍一幅、新界十幅;七幅為上年度滾存用地。   此外,港鐵公司將推出三個位於東涌配電站、百勝角通風大樓和東涌東站第一期的項目,預計可提供約4,050個單位;市區重建局推展的項目有六個,五個位於土瓜灣,一個在大角咀,合共提供3,170個單位。   黃偉綸表示,綜合各項土地來源,估計2021至22年度私人房屋土地潛在供應量可興建約16,500個單位。實際供應量視乎不同因素而定,包括市場情況、相關程序進展、賣地結果、鐵路物業發展項目和市建局項目的推展進度等。   商業或酒店用地方面,兩幅位於啟德和一幅位於東涌的地皮可提供約478,600平方米樓面面積。   在2021至22年度首季,政府將出售兩幅位於古洞和粉嶺的住宅用地,合共可興建約980個單位。季內,市建局的發展項目預計可提供約380個單位。計及不同來源,該季私人房屋土地供應可提供約1,530個單位。   黃偉綸表示,政府會多管齊下,努力維持持續和穩定的土地供應,全方位覓地以回應社會和市民對房屋、經濟發展和其他社會需要的訴求。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2/20210225/20210225_183647_220.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政府計劃8月上調股票印花稅稅率

財政預算案提出上調股票印花稅稅率,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表示,股票印花稅只是考慮買賣股票成本的部分因素,不擔心此舉會導致投資者不再投資港股。政府計劃於8月1日實施有關調整。   許正宇今日在記者會上說,即使調整股票印花稅稅率,但香港沒有外國所設的股息稅,也無資本增值稅,不認為投資者會轉而投資其他市場的股票,也難以只就單一稅項比較不同市場。   他認為股票與其他產品一樣有不同競爭方式,投資者會考慮產品類型,包括市場內不同種類的上市公司,加上2018年本港推行上市制度改革後,大批新經濟公司來港上市,改變整個市場結構,讓上市公司有很大空間拓闊資源。   許正宇指,只要持續發展金融市場,包括持續推行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中提出的一系列上市、保險、基金方面的措施,香港金融業發展前景將會很好。   他說,政府計劃在立法會通過上調股票印花稅稅率的建議後,於8月1日實施有關調整,目標清晰,沒打算改變。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2/20210225/20210225_165538_586.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經濟環境嚴峻 續推逆周期措施

主席、各位議員:   各位早晨。今日來到財委會,解答各位議員有關財政預算案的問題。   去年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肆虐全球,對環球經濟造成前所未有的衝擊。疫情令外部需求急挫,影響香港整體貨物出口,而全球各地實施廣泛旅遊限制,令訪港旅遊業去年絕大部分時間陷於冰封狀態。疫情反覆,加上就業和收入狀況疲弱,亦打擊本地消費意欲。香港經濟在去年大幅收縮6.1%,是有記錄以來最大跌幅。   面對嚴峻的經濟環境,我今年繼續採取逆周期財政政策,透過逾1,200億元的逆周期措施,發揮資源運用的槓桿效應,繼續支援企業、支援就業和紓解民困,盡力讓市民、打工仔和企業也受惠。   我在預算案提出多項惠及市民的一次性措施,包括薪俸稅及個人入息課稅寬減、差餉寬減、向領取社會保障的人士發放半個月額外津貼、向每個合資格電力住宅用戶戶口提供一次過1,000元電費補貼等,以紓緩市民經濟壓力。   預算案亦有多項支援企業措施,包括利得稅及差餉寬減、補貼非住宅電力開支、寬減水費及排污費等。我亦優化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下的百分百特別擔保產品,以繼續紓緩中小企業資金周轉壓力。   考慮到目前的失業情況,我建議再撥款66億元,創造約三萬個不超過12個月的有時限職位。另外,我建議設立涉及150億元承擔額的「百分百擔保個人特惠貸款計劃」,為失業人士提供特惠貸款擔保,以解其燃眉之急。   面對目前的特殊環境,經詳細考慮,我建議向每名合資格18歲或以上香港永久性居民及新來港人士,分期發放總額5,000元的電子消費券,鼓勵消費,以刺激本地經濟,預計措施可惠及約720萬人。   我在預算案亦提出其他有助疫後經濟恢復的針對性措施,包括向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注資15億元,分階段擴大資助地域範圍,以及預留合共9億3,400萬元繼續開展本地文化、古蹟和創意旅遊項目,並支持香港旅遊發展局重振旅遊業。   預算案亦會增撥資源,推行一系列措施建設綠色宜居城市,提升市民生活質素,包括預留五億元優化郊野公園設施;預留約三億元推行提升足球場設施五年計劃;預留1億5,000萬元免費為非政府社福機構進行能源審核並安裝節能裝置。   今年的預算案有兩項舉措對新財政年度和中期財政預測均有影響,包括增發綠色債券和將未來基金投資收益入帳。這兩項舉措令我們即使面對未來數年的赤字預算,財政儲備仍可維持在

電子消費券有助減輕生活開支

(可按這裏收看整段附有手語翻譯的聯合電台節目影片。)   對於經濟不景氣,有市民希望政府派發現金,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財政預算案提出分期發放5,000元電子消費券,也可減輕市民生活開支。   陳茂波今早出席財政預算案聯合電台節目時說,當前零售、餐飲等消費行業經營環境欠佳,派發消費券有助促進市民消費而帶動業務。   他說,消費券特色是每月定額發放,限於一個月內使用,並只可用於本地商戶,相關設計可真正幫助本地商戶。   他又說,消費券不適用於繳交水費、電費、稅款,但市民可用於光顧街市、快餐店、零售店,甚至網上購物,只要是本地商戶即可。   預算案建議上調股票印花稅稅率,由現時買賣雙方按交易金額各付0.1%,提高至0.13%。陳茂波表示,政府已考慮對證券市場和國際競爭力的影響,而股票買賣是利潤為先。   他解釋,股票印花稅上調後購入100萬元股票,稅款只增加300元。股民買賣股票看重利潤多於成本,而大家考慮成本時也不應只看印花稅,因為香港與其他地方不同,沒有股息稅和資本增值稅。   陳茂波說,本港金融市場效率非常高,他對香港的競爭力很有信心。他指出,金融發展最重要是搞活市場,而非競逐便宜,股票印花稅建議加幅合適。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2/20210225/20210225_104957_257.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保留財政實力應對外圍環境挑戰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2021至22年度本港財政赤字達1,016億元,而未來數年外圍環境仍有一定挑戰,政府定要保留實力,並為「疫」後經濟作出部署,因此新一份財政預算案紓民困的力度不及去年,他期望市民諒解。   陳茂波晚上出席財政預算案論壇,解答電子傳媒提問,闡述預算案理念和多項措施。   他表示,政府在2020至21年度錄得2,500多億元財政赤字,為香港歷史上最高,也是連續兩年出現財政赤字。現時經濟仍然很差,2020年經濟萎縮6.1%,此前一年同屬衰退。   儘管出現赤字,在經濟衰退、失業率高升、市民承受巨大壓力的情況下,政府仍採取逆周期措施穩經濟、紓民困,並為「疫」後經濟作出部署,例如在今年暑假向市民發放電子消費券。   陳茂波指出,目前的困難只是一時,只要大眾齊心努力便可跨越。他對香港經濟前景充滿信心,也相信今年下半年開始,香港經濟會逐步轉好。今年政府估計經濟增長可達到約3.5%至5.5%。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2/20210224/20210224_210427_594.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特惠貸款審批程序會較簡便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記者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財政預算案建議設立的「百分百擔保個人特惠貸款計劃」,審批程序會較簡易便捷。當局會防止計劃被濫用。   陳茂波在預算案記者會上說,社會經歷較長時間經濟衰退,失業率高企,預算案建議設立特惠貸款,旨在為失業人士提供多一個財政選項,政府樂意通過其擔保,助他們應急。   他續指,特惠貸款計劃由政府提供百分百擔保,審批程序較簡便,而貸款事宜將由按證保險有限公司和銀行處理。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2/20210224/20210224_161943_877.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消費券最快於暑假接受登記

財政預算案建議向18歲或以上香港居民和新來港人士發放5,000元電子消費券,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政府會分階段發放款項,並爭取於今年暑假開始接受登記。   陳茂波今日在預算案記者會上說,過去一年多以來,香港先後經歷社會事件和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經濟相當低迷,失業率高企,零售和餐飲等多個行業經營環境困難,全球正觀望今年下半年經濟恢復增長動力,政府希望添加助力,促進消費。   陳茂波表示,其他曾推行消費券的地方都會分期發放金額,政府目前的構思是分五個月、每月發放1,000元,並設使用限期。由於發放消費券是為了推動本地消費,故網上海外購物將不能使用消費券。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2/20210224/20210224_161904_631.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預算案推多項措施支持企業增就業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提出撥款66億元,創造約三萬個有時限職位,以增加就業機會,並會推行總值約95億元措施支持企業。   陳茂波表示,遏止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讓工商百業和巿民大眾生活恢復正常,是政府的首要工作。政府在2020至21年度通過防疫抗疫基金在公私營機構設立約31,000個有限職位,預算案建議再撥款創造約三萬個為期不超過12個月的有時限職位,支援巿民就業。   政府會邀請僱員再培局於7月推出第四期特別.愛增值計劃,為兩萬名學員提供培訓和津貼,並擴闊課程選擇,提供更多網上課程。同時,持續進修基金範疇有所擴闊,由9月新學期起納入網上課程。   支持企業方面,政府會寬減2020至21課稅年度利得稅,上限一萬元,128,000家企業受惠,政府收入將減少10億5,000萬元。   2021至22年度非住宅物業差餉亦獲寬減,首兩季以每戶每季5,000元為上限,其後兩季上限為2,000元,42萬個非住宅物業料會受惠,政府收入將減少34億元。   預算案又提出寬免2021至22年度商業登記費,惠及150萬名業務經營者,政府收入料減30億元。   多項紓困措施會繼續推行,包括由4月起寬減非住宅用戶應繳水費和排污費75%,為期八個月,每戶每月寬減上限分別為二萬元和12,500元。   政府物業合資格租戶、地政總署轄下合資格租約及豁免書會繼續獲寬減75%租金和費用,為期六個月;應政府要求而關閉的租戶則可獲百分百租金寬免,政府收入將因此減少14億元。   為紓緩中小企資金周轉壓力,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下的百分百特別擔保產品申請時限會延長至年底,最高貸款額由合資格企業的12個月薪酬和租金總和,進一步增至18個月相關開支,上限由500萬增至600萬元,最長還款期由五年延長至八年。至於還息不還本安排,則由12個月增至18個月。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2/20210224/20210224_101508_086.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財政預算案重點穩經濟紓民困

主席、各位議員、各位市民:   我謹動議二讀《2021年撥款條例草案》。   過去這一年,大家都經歷了很不一樣的生活。疫情加速了經濟衰退,口罩成為了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大家留在家中的時間也許多了,與親友們大夥兒相聚的機會卻少了。這一年成 為了大家的共同回憶。   疫情,讓我們重新認識,全球化不單是經濟發展的動 力,也是對抗病毒與疫情的關鍵。沒有任何地方可以獨善其身。合力,才能有效擊退這場困擾全球的世紀疫症。   香港在過去兩年幾經波折,國際政治張力損害了出口和市場氣氛,暴力衝擊危害了社會穩定和安全,疫情讓整個社會及經濟承受多一層的壓力。去年本港經濟負增長6.1%,最新失業率升至7%。特區政府合共投入了接近3,000億元提供支援,冀能發揮穩經濟、紓民困的作用。然而,這亦令財政赤字升至歷來最高。   目前,疫情仍揮之不去,經濟還未走出衰退。當務之急是遏止疫情,全速推進疫苗接種計劃,讓市民生活和工商百業早日重回正軌,並盡快安全地恢復與內地及國際間的相互往還。我會一如以往,為抗疫工作全面配備所需的資源。   今年的財政預算案重點在穩經濟、紓民困,透過逾1,200億元的逆周期措施,緩解經濟下行及疫情打擊帶來的痛感與壓力,發揮資源運用的槓桿效應,盡力讓市民、打工仔和企業也受惠。同樣重要的,是抓緊未來發展的大方向與新趨勢,策略性地在關鍵環節加強政策引導、措施配合及資源投放,讓香港的產業發展更豐富、多元和互動,並增添新動能。在接下來的章節我會進一步說明。   (以上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2月24日在立法會動議二讀《2021年撥款條例草案》演辭的引言)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2/20210224/20210224_101241_251.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薛永恒與港區人大代表和政協交流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一連兩日分別與港區人大代表和港區全國政協委員舉行視像交流會,在他們下月於北京出席全國人大和政協會議前,向他們介紹香港創科最新發展。   薛永恒感謝港區人大代表和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對香港創科發展的關注,期望他們支持特區政府推進創科發展。香港會繼續發揮國家所需、香港所長的作用,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和國家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格局。   薛永恒指,更好把握大灣區建設的機遇是特區政府的重中之重,當局正加強港深兩地創科合作,與深圳共同建設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深圳科創園區和位於落馬洲河套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實現一區兩園。政府也會透過不同措施積極培育和吸納科技人才。   創科局自成立以來,在國家大力支持下,本屆政府大力投資並循八大方向推動本港創科發展,成效漸見。初創企業數目由2014年的約1,100間增至去年逾3,300間,香港更成為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融資中心。在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早前公布的《2020年世界數碼競爭力年報》中,香港的全球排名從2018年的第11位,躍升至全球第五位。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2/20210223/20210223_191006_104.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陳茂波預算案發言可於網上觀看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明日發表2021至22年度財政預算案,市民可於網上收看財政司司長發言。   財政預算案演辭和其他資料會於財政預算案網頁同步發放,除了財政司司長發言,市民也可在上述網頁收看與財政預算案相關的記者會、電視論壇和電台節目的現場直播。   預算案演辭文本和摘要單張明日下午在民政事務總署轄下20個民政諮詢中心、16座政府辦公大樓、七間公共圖書館、十個勞工處勞資關係科分區辦事處、14個勞工處就業中心、60個公共屋邨商場派發。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2/20210223/20210223_150314_394.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世貿將設專家組審理貨品標記爭端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表示,世界貿易組織爭端解決委員會在本月22日會議上同意香港的要求,將成立專家組審理有關香港就美國對其貨品實施產地來源標記新規定違反世貿規則所提出的爭端。   香港特區駐世貿常設代表羅志康於爭端解決委員會會議上發言,重申香港強烈反對美國單方面和不負責地對香港貨品實施產地來源標記新規定,並指有關做法不單毫無理據,更違反多項世貿規則,損害香港作為世貿一員的權益,因此有必要成立專家組跟進。   商經局表示,目前已有13個世貿成員有意以第三方身分參與專家組會議,顯示他們對這個關乎多邊貿易制度和世貿成員平等權益問題的關注。   特區政府在1月25日舉行的爭端解決委員會會議上,首次要求根據爭端解決機制成立專家組審理有關爭端。根據機制,投訴方提出申請成立專家組後,委員會最遲應在該申請被列入議程後的第二次會議上設立。   該局重申,根據《基本法》,香港特區是單獨的關稅地區,可以「中國香港」的名義參與世貿和亞太區經濟合作組織等國際組織作為單獨成員,並與世界各經濟體建立互惠互利的經貿關係。   香港的獨特地位一直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同和尊重,所享有的經貿地位跟其他世貿成員一樣。在香港產品上標以「香港製造」的標記,多年來獲國際接納,既符合香港的單獨關稅區地位和世貿規定,也為消費者提供清晰正確的產地來源資訊。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2/20210223/20210223_150146_693.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1月通脹1.9%

政府統計處公布,1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升1.9%,按月則跌0.7%;剔除政府一次性紓困措施影響,基本通脹率為負0.5%,低於12月的0%變動率。   統計處指,1月基本通脹率較低,主要由於外出用膳費用下跌和豬肉價格跌幅擴大所致。   各類消費項目中,水電燃氣、住屋、煙酒和雜項物品價格上升,交通、衣履、耐用物品、外出用膳、食品和雜項服務價格則下跌。   政府表示,去年農曆新年較早來臨,令食品價格因比較基數高錄得按年跌幅而造成扭曲,若將1月、2月通脹數據合併分析,將能更有效評估基本通脹的情況。   展望將來,環球和本地經濟活動仍未返回衰退前的水平,外圍和本地價格壓力在短期內應維持輕微。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2/20210222/20210222_164824_252.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疫情下本港貨物貿易未受太大影響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表示,疫情對香港不同貿易範疇影響不一,貨物貿易未受太大影響,對服務貿易影響較大;金融服務、資訊科技等範疇則仍有強勁增長。   邱騰華今日在亞洲貿易周2021的主題訪問環節中談及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下的貿易環境。   他在網上訪問中指出,受疫情影響,國際間大部分經濟體現時仍陷於衰退,在經濟復元的路上,疫情仍會對經營成本構成壓力,而更大的挑戰是防疫會否成為貿易壁壘的借口,保護主義會否借機抬頭。   不過,他說,國際貿易也有可喜進展。他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為例,指出高質量的自由貿易協定可加強多邊貿易系統,促進區域貿易合作和消除貿易壁壘。邱騰華強調香港樂意加入協定,香港至今與15個協定成員經濟體的其中13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包括東南亞國家聯盟、澳洲、新西蘭。   面對疫情影響貨物和人員流動,邱騰華表示,世界各經濟體能否廣泛和充分採用電子商貿對疫後復蘇非常重要,也是國際貿易組織可進一步商議合作的課題。   亞洲貿易周2021由經濟學人主辦,今日起至星期四舉行,匯聚多個經濟體官員、商界領袖、貿易談判代表、學者和經濟師,探討未來影響亞洲以至其他地區貿易的主要因素。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2/20210222/20210222_121240_811.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創新及科技支援計劃接受申請

創新及科技基金的創新及科技支援計劃接受申請,5月21日截止。   計劃資助指定本地公營科研機構和研發中心進行「平台」和「種子」兩類研發項目。「平台」項目以產業為本,並具商品化潛力,「種子」項目則需具探索性和前瞻性。   查詢可致電3655 5678,或電郵至enquiry@itf.gov.hk聯絡創新及科技基金秘書處。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2/20210222/20210222_110212_410.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陳茂波網誌:寫在預算案公布前

經過多個月的努力,下年度的財政預算案已準備就緒,將會在下周三發表。跟過去數年一樣,我在籌備階段密集地與市民及不同界別的朋友交流溝通,希望更了解市民的生活現況及大家的需要和想法。在平衡了現實不同方面的考慮和限制後,最終敲定了預算案的框架與措施。   為應對經濟下行及防疫抗疫的工作,即將完結的財政年度赤字急升至歷史新高。而經濟尚未恢復之際,我們須維持逆周期政策以發揮穩定作用,令下年度會出現較大的赤字,為新一份預算案定下甚具挑戰的前設。   在現實生活中要「睇餸食飯」,難免令選擇有限。但是,我們仍然希望能與家人、與朋友守望相助,不論餸菜多寡,仍然可以有講有笑,積極樂觀地面對。疫情總會過去,困難定可跨過,變幻不定的環境將使我們變得更敏銳、更有韌力。   花開有時、四季有序,經濟有起伏、財政豐儉也有周期。就如植物生長也有其規律,不管是小草或大樹,起點也只是小小的種子,但潛藏的卻是無限生機。今年預算案的封面顏色,代表着我們對未來所懷抱的希望。   (以上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2月21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2/20210221/20210221_101440_363.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偽冒安心出行程式交警方跟進

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表示,偽冒「安心出行」流動應用程式的情況越趨嚴重,製造或使用偽冒程式可能觸犯法例,懷疑偽冒網站和流動應用程式個案均已交由警方跟進。   資科辦會繼續做好「安心出行」流動應用程式的解說工作,呼籲公眾認清事實,切勿輕信虛假和失實資訊。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昨日發出新聞稿,確認該程式符合《個人資料(私隱)條例》有關要求。   「安心出行」流動應用程式無須用戶登記,沒有追蹤功能,也不會備存用戶資料到任何政府或其他系統。出行紀錄只存放用戶手機,紀錄比對和提示功能亦只在手機程式內進行,個人行蹤不會外泄,絕不構成私隱風險。   該程式並已通過獨立第三方進行的保安風險評估及審計和個人私隱影響評估,確保符合私隱條例的規定,市民可安心使用。   資科辦又指,登入或使用來歷不明的網站或應用程式會構成網絡安全和私隱外泄風險,市民應做好資訊保安,切勿以身試法。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2/20210220/20210220_171326_196.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特首訪兩藝術文化場地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到訪於今日重新向公眾開放的藝術館和文化中心,視察兩場地採取的防疫措施,參觀專題展覽,並探望在文化中心音樂廳綵排的香港管弦樂團。   到訪藝術館和文化中心的市民必須利用手機掃描「安心出行」二維碼或登記個人資料。場地其他防疫措施包括加強設施清潔消毒;展覽場地實施特別開放時間、限制館內人數,表演場地則設特別座位安排和限制觀眾入座人數。   林鄭月娥在文化中心音樂廳觀看香港管弦樂團綵排,為團員打氣,並與指揮廖國敏和大提琴家李垂誼交流。   藝術館正舉行兩項專題展覽,分別為今日首日舉行、展出300多項中國藝術品的「聚道傳承---敏求精舍60周年」展覽,以及藝術館與意大利烏菲茲美術館合辦的「波提切利與他的非凡時空---烏菲茲美術館珍藏展」。林鄭月娥在參觀期間與訪客交談,得悉他們對博物館重新開放感到雀躍。   林鄭月娥欣悉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趁部分場館因疫情關閉期間進行多項優化工程,提升表演場地設施,以期在場地重新開放後為租用者和市民帶來更佳體驗。她指,第49屆香港藝術節乃本港以至國際藝壇盛事,下周六開幕,市民不容錯過。   她說,未來兩年,西九文化區內的M+和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會相繼開放,東九文化中心等新表演場地也會落成啟用,香港的文化藝術發展在疫情過後定會揭開全新一頁,為市民和遊客帶來豐盛的文化之旅。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2/20210219/20210219_201247_903.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薛永恒視察多個智慧城市項目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今日視察多個智慧城市項目,了解香港智慧城市在不同範疇的落實情況,包括香港中文大學醫院、智能洗手間系統、推行智慧海關的驗貨場。   薛永恒先到香港中文大學醫院參觀病房、門診中心和藥劑部,了解中大醫院引入的智慧醫療、服務和管理,包括全面無紙化電子病歷紀錄、被服智慧管理系統、自動化配藥和單一劑量藥物包裝系統。此外,病房每張病床均設有娛樂資訊屏幕,支援上網、遠程視像探訪、遠程醫療等。   院方並向薛永恒展示如何應用5G流動通訊技術發展遠程教學系統、使用藍牙技術設置室內導航系統,以及超寬帶實時定位技術。薛永恒樂見醫院以物聯網應用、流動資訊科技和實時數據提高醫院運作效率,提升以人為本的護理服務。   薛永恒其後轉至葵芳新都會廣場,了解本地初創企業Blutech IoT開發的智能洗手間AIoT系統。系統以人工智能結合物聯網技術,通過不同感應器、智能洗手間指示牌和大數據分析,讓用家得知廁格使用和輪候情況,物業管理知悉洗手間使用率和衞生狀況,方便補給管理。   智能洗手間AIoT系統奪得2020年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全年大獎,薛永桓說,本地技術方案能落實應用令人鼓舞。   薛永恒又到訪葵涌海關大樓,聽取海關講述部門引進創新科技推行智慧海關的工作。   海關通過創新及科技局的科技統籌(整體撥款)計劃支持,與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合作,展開研究貨物大數據系統,通過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技術協助貨物清關,分析貨物風險,進一步打擊走私活動,以提升海關執法和便商利貿的效能。   創科局2017年設立科技統籌(整體撥款)計劃,支持各政府部門推行科技項目,至今已支持84個由30個部門提出的應用科技項目或研究,撥款總額約4.4億元。   薛永恒說,去年12月公布《香港智慧城巿藍圖2.0》,提出超過130項智慧城市措施。香港在智慧城市之路有很好的基礎和發展,當局會繼續與各界攜手合作,充分利用創新科研成果,建設智慧香港。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2/20210219/20210219_172521_866.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港台管治檢討報告發表

政府公布香港電台的管治及管理檢討報告。報告指港台在編輯管理、投訴處理機制、員工管理等方面均需作出改善,當局已要求港台就報告內容訂立優先改革項目、行動計劃和工作時間表,以全面落實報告建議。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今日在記者會上公布報告,指《香港電台約章》訂明港台享有編輯自主,但也要履行編輯責任。港台是公共廣播機構,有其公共使命,不能單單以傳媒機構自居,或以編輯自主為由,偏離《約章》對它作為一個公共廣播機構的要求。   此外,香港電台作為政府部門,也需遵守適用於政府部門的所有規則和規例,包括有關財務管制、人力資源管理、採購事宜和規例。   邱騰華說,因應近年公眾廣泛關注港台的節目內容,以及港台接連被裁定違反多項通訊事務管理局的業務守則條文,商經局去年7月成立專責小組,檢討港台的管治及管理。   專責小組的檢討報告指,港台的編輯管理缺乏有效機制、清晰指引和穩健制度,以確保節目確切履行《約章》,編輯決定往往依靠個別製作單位自行判斷,總編輯和管理人員在節目製作過程中處於被動位置。港台也未能與香港電台顧問委員會建立積極和合作的夥伴關係,讓委員會就編輯方針、節目標準和質素事宜提供意見。   報告並提及港台處理投訴的機制欠缺透明度,不能確保公眾的投訴得到妥善和公平處理。   員工管理方面,除了700多名節目主任職系的公務員外,港台還聘用約2,200名合約員工和特約服務提供者,但港台欠缺監察和培訓制度確保員工的水平和質素一致,又或令他們對港台作為《約章》中公共廣播機構和政府部門的要求有充分了解,並明白如何確實履行《約章》。   邱騰華表示,綜合報告內容,港台有必要在制度、執行和監察上加以改善,包括建立清晰和透明的編輯過程,清楚界定各類製作中,每個編輯層次的編輯責任,並強調總編輯和首長級人員的決策、角色,尤其是在處理一些有困難、具爭議或敏感的編輯事宜上,以保持《約章》的規定和達到承諾應有的標準及專業水平,港台也必須加強對全體節目監製的編輯培訓。   商經局已將報告交予港台管理層作深入研究和跟進,並要求港台全面落實報告建議。過程中,港台應充分諮詢香港電台顧問委員會和其他持份者,局方也會監察改革的進展。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2/20210219/20210219_131349_335.html?utm_

創科局反駁安心出行失實資訊

創新及科技局表示,有組織打着醫護旗號向公眾發布有關「安心出行」流動應用程式的失實資訊,誤導公眾,公然擾亂抗疫工作,行為令人憤怒。   該局指出,「安心出行」流動應用程式無須用戶登記,沒有追蹤功能,也不會備存用戶資料至任何政府或其他系統。出行記錄只存放用戶手機,有關比對和提示功能也只會在手機程式內進行,個人行蹤不會外洩,絕不構成私隱風險。   此外,程式已通過獨立第三方進行的保安風險評估及審計和個人私隱影響評估,符合《個人資料(私隱)條例》規定,市民可安心使用。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2/20210219/20210219_124947_394.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李百全下月出任廣播處長

政府宣布,民政事務局副秘書長李百全下月1日出任廣播處長,接替離任的梁家榮。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表示,李百全為資深政務官,領導和管理才能出色,能帶領香港電台面對未來挑戰,為市民提供專業及優質的服務,並致力確保港台全面履行《香港電台約章》。   政府與梁家榮的聘任合約原於本年8月屆滿,經雙方同意後提前解約。當局早前就廣播處長空缺進行公開招聘,未能物色合適人選。   政府會繼續致力培育港台內部人才,以便通過既定機制填補部門高層職位。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2/20210219/20210219_103944_680.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失業率升至7% 近17年新高

政府統計處公布,去年11月至今年1月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為7%,較10月至12月數字上升0.4個百分點,是近17年來高位;就業不足率也升0.4個百分點至3.8%。   11月至1月期間,總就業人數較10至12月減少約17,100人至3,630,600人;總勞動人口為3,884,000人,減少約9,400人。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表示,受本地第四波疫情影響,勞工市場在11月至1月顯著受壓。   按行業分析,與消費及旅遊相關行業,即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務業合計失業率上升0.7個百分點至11.3%,合計就業不足率則升0.9個百分點至6.6%紀錄高位。其中餐飲服務活動業的失業率和就業不足率分別顯著上升至14.7%和10%。   他續指,大多數其他行業的勞工市場情況惡化,尤其在教育業和藝術、娛樂及康樂活動業。   羅致光說,雖然第四波疫情近期已有緩和跡象,但因經濟活動需時回復正常,勞工市場短期內仍會受壓。他指,整個社會齊心協力令疫情盡早受控,對經濟復蘇以至勞工市場情況改善至關重要。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2/20210218/20210218_164721_287.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資科辦籲提防偽冒安心出行程式

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提醒市民,近日有網站偽冒「安心出行」流動應用程式,並聲稱已將程式改寫供市民下載。資科辦呼籲公眾提高警覺,切勿信以為真。   資科辦指,不知名網站或流動應用程式可能帶有電腦病毒或木馬軟件,構成網絡安全風險,切勿登入或下載。   資科辦重申,「安心出行」流動應用程式無須用戶登記,出行紀錄只存放用戶手機,紀錄比對和提示功能只會在手機程式內進行,個人行蹤不會外洩,絕不構成私隱風險,市民可安心使用。   資科辦表示,程式下載次數至今已超過840,000,參與計劃公私營場地逾70,000個。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2/20210216/20210216_180050_251.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同心抗疫 重啟經濟

各位金銀業貿易場的業界朋友,大家好!送鼠迎牛,牛是金融業界特別喜歡的吉祥動物,象徵市場有好表現,業界和投資者都順風順水。我先祝大家萬事如意!牛運亨通!   今年是我首次以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的身分參與金銀業貿易場全亞洲第一口黃金成交的開市儀式。雖然因疫情關係未能夠與各位一起親臨現場,但大家在過去一年都習慣了新常態,以線上或視像形式交流。疫情鼓勵了我們更靈活運用創新科技,而金融科技亦已經成為業界發展不可或缺的新趨勢。   談到創新,我很高興看到金銀業貿易場在Haywood理事長的領導下,近年積極探索新的產品及項目,推動貴金屬行業的進步。所以我今天亦特意戴上黃領帶,以示支持。   新一年開始會帶來新希望,除了金融市場持續有好表現,我亦祝願香港早日戰勝疫情。抗疫離不開大家的支持,希望大家繼續緊守社交距離措施,並支持政府將會開展的疫苗接種工作,為重啟經濟以及大家可以盡早過正常生活打好基礎。   最後,我再次恭祝各位生意興隆!身體健康!事事順遂!多謝大家。   (以上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2月16日在金銀業貿易場辛丑年新春開市儀式的視像致辭全文)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2/20210216/20210216_121353_647.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把握國家戰略 金融持續發展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非常高興參加大年初五的港交所牛年新春開市儀式。一年伊始、萬象更新,我先祝願大家生意興隆、身體健康、萬事勝意!   過去一年,香港的金融市場展現了無比的韌力,在政府、監管機構、港交所以及各位市場參與者的努力下,我們在風雲變幻的政經環境中,不但保持了金融穩定,還同時在多個方面,包括股市的成交額、總市值,以及首次公開招股集資金額等都取得佳績,展示了我們金融市場的堅實根基,以及香港作為全球領先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   我衷心感謝各位一直以來的努力。特區政府會繼續和大家一齊大力推動金融業的發展,在新時代、新國際政經格局下,把握好國家的發展戰略,讓香港的金融業持續蓬勃發展。   最後,祝願港交所和大家在牛年牛氣沖天、貨如輪轉、健康愉快!多謝大家!   (以上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2月16日在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新春開市儀式的錄影致辭全文)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2/20210216/20210216_111954_679.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展現動力 本港金融中心地位穩固

Haywood(金銀業貿易場理事長張德熙博士)、各位金銀業貿易場同業、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今日是辛丑牛年大年初五,我很高興首次以行政長官身分以視像形式出席金銀業貿易場的開市儀式和大家見面。我先恭祝大家今年萬事勝意、金玉滿堂!   過去一年,全球投資市場在新冠疫情下備受考驗,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穩固,展現了強勁的動力,有長足的發展。在金銀業方面,各國的封鎖措施一度阻礙黃金資產的運輸和交收。然而,憑藉金銀業貿易場立足香港一百多年的經驗及實力,實金業務很快便重拾升軌。貿易場過去一年亦積極拓展新增長點,包括開發更多的黃金投資產品,繼續推動貴金屬深港通,並發展廣州南沙黃金白銀珠寶小鎮的項目,打造大灣區的黃金白銀走廊,務求進一步加強香港與內地黃金市場的合作。   今年是牛年。在中國傳統文化當中,牛是勤勞的象徵,而牛的活動也代表生產和增值,市場持續暢旺又稱為牛市,我們希望牛年為貴金屬貿易帶來更多商機,各位貿易場行員貨如輪轉。所謂「春到枝頭已十分」,香港是個福地,我亦相信在新的一年,我們一定能跨越各種嚴峻的考驗,開創明天。   最後,我祝願貿易場業務蒸蒸日上,交投持續暢旺,做到人人「金」「銀」滿屋。多謝大家。   (以上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2月16日在金銀業貿易場辛丑年新春開市儀式的視像演辭)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2/20210216/20210216_104503_893.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薛永恒探訪1823中心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今日探訪1823中心。他感謝人員全年無休,以專業服務精神處理市民對政府服務的查詢和投訴。   1823由效率促進辦公室管理,提供24小時一站式服務。   薛永恒表示,市民對1823服務需求有增無減,特別是有關疫情的查詢,1823去年接獲約474萬個來電及50萬封電子郵件、Tell me@1823手機應用程式等來函。他鼓勵同事努力守在最前線,加強政府與市民溝通。   1823支援與抗疫有關熱線,包括衞生署新型冠狀病毒病熱線、銅芯抗疫口罩熱線、普及社區檢測計劃熱線及「回港易」計劃熱線。1823優先處理有關來電的同時,盡量維持現有服務。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2/20210215/20210215_160511_876.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研增安心出行功能便利市民

牛年快樂,先祝大家萬事如意、步步高陞。   農曆新年是我們中國人的喜慶節日,但今年卻因新冠疫情而變得不一樣。為免疫情反彈,大家都要保持社交距離,盡量減少外出,我們可借助科技,換個形式如在網上拜年、派電子利是,讓親友們都可感受新年氣氛。   近日確診數字有回落跡象,但我們仍然抱着審慎樂觀的態度,若農曆新年後疫情無重大逆轉,食肆晚市堂食及表列處所(如美容院、健身中心等)營業限制,可在年初七 (2月18日)起逐步放寬,屆時顧客進入食肆或處所前,要掃描「安心出行」二維碼 (QR Code),而相關負責人會檢查客人掃描後的手機版面,有關版面只會顯示食肆或處所名稱,以及進入時間,不會顯示任何個人資料。大家使用「安心出行」,不僅保障自己,在跟確診者同場接觸時可收到通知;更是保障身邊親友及有機會接觸的同行人士。   抗疫一年,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些抗疫疲勞,經濟亦備受打擊,來到新一年,亦是抗疫的關鍵點,我們必須總結經驗,保障個人私隱同時亦講求保障群體的健康,保障各個界別尤其是基層市民能夠開工謀生養活家庭,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這個社會責任和義務,出一分力同心抗疫,幫助社會活動盡快重回正軌。   在此,我必須多謝各位已登記「安心出行」的市民,也多謝參與的商戶。「安心出行」最新下載數字超過70萬,有超過70,000個公私營場所參與貼上二維碼,亦有不同商場提供優惠鼓勵市民使用「安心出行」。   為進一步方便大家,優化用家體驗,我們正與不同團體合作,如資科辦正與香港浸會大學團隊研究透過感應位置變化速度和大數據分析,來判斷用家是否已離開的士,以新增自動離開功能。資科辦亦正與香港大學團隊研究利用藍牙技術,為「安心出行」加入自動掃描功能。我們會選擇合適處所貼上藍牙傳送器,設備只會自動發出信號,沒有收集信號功能,當市民手機接到信號後,程式會自動紀錄出入該處所資料並儲存在手機內。港大團隊正在校園內進行模擬測試,確定技術穩定和有效後,資科辦本月底會在合適的場所如小巴,作實地運作測試。   祝願新一年牛氣沖天,疫情消失,大家身體健康,安心出行,百毒不侵!   (以上是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2月14日在面書專頁發表的文章)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2/20210214/20210214_152722_191.html?utm_source=dl

預算案撥資源為未來投資

今天是大年初三,恭祝各位市民身體健康、工作愉快、家庭幸福。祝工商百業生意興隆、貨如輪轉!   在過去數年的預算案,我投放了不少資源在多個範疇,目標是將香港建成更為宜居的城市,切實改善市民的生活環境。未來數年,政府會繼續努力推動多項與民生息息相關的基礎建設,包括興建公營房屋、發展新市鎮、開拓土地、重建醫院、發展道路鐵路網絡,以至優化城市環境等,預計未來幾年每年的基本工程開支會超過1,000億元(註)。   面對本港未來數年持續增長的工程量,既要做到確保工程質量、控制好成本,又要能如期竣工、早日惠及市民,當中挑戰不小,特別是我們需要推動本地建造業突破一些生產力上的瓶頸,包括工人高齡化和生產力下降等問題。為此,我們正積極推動建造業2.0,鼓勵業界採用更多創新技術和數碼科技,令建造業變得更專業化和年輕化。   以去年的預算案為例,我便投放了不少資源於培育人才、強化項目領導和管理、推動工程監督系統數碼化,希望提升工務工程的效率和管理等,這些措施在過去一年取得了一定進展。   培育人才   無論是哪一個行業,人才始終是提升產業生產力和競爭力的關鍵要素。去年立法會通過了撥款兩億元,以推行措施加強建造業多個需求殷切工種的工人培訓。這些措施包括:(1) 增加香港建造學院一年全日制課程新學員的培訓津貼,由每月3,600元增加至4,800元,以吸引更多年輕人參加系統性建造業培訓;(2)增加建造業議會轄下認可技術專才培訓計劃所涵蓋的工種數目至13個,以涵蓋另外七個需求殷切工種;以及(3)為每名學員提供共10,000元的額外獎勵,以鼓勵在職普通工人提升技能至半熟練技術工人的水平。   主要項目精英學院   此外,負責管理和領導工務工程項目人員的經驗和領導技巧,也直接影響項目的質素和成本效益,我在前年的預算案中支持發展局成立主要項目精英學院,旨在加強主要工程項目領導人員的項目推展能力,以提升項目的整體表現。我們委聘英國牛津大學Saïd Business School為學院舉辦首個主要項目領導課程。首批約50名學員,包括政府首長級官員及公營機構主要工程項目領導人員,已完成為期一年的課程。學員們都表示獲益良多。我期望疫情盡快緩和,學院能在今年稍後舉辦新一期課程,為香港培訓更多主要工程項目領導人員。   工程監督系統數碼化   去年財政預算案宣布,分階段在工務工程

山頂文輝道住宅地逾72億批出

地政總署公布,山頂文輝道第9及11號住宅用地以72.5億元批予Wharf Development, Boswell Holdings, Cheung Chung Kiu, Chan Hoi Wan and Lau Luen Hung, Thomas旗下的Active Pursuit,批租期50年。   地皮為鄉郊建屋地段第1222號,佔地約5,067平方米,指定作私人住宅用途。   樓面面積介乎8,081平方米至13,468平方米;最高樓面面積受賣地條件特別條款規限。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2/20210209/20210209_193640_109.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數碼電視節目台12月轉用新頻率

六個數碼電視節目台12月1日起轉用新發射頻率,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呼籲市民因應使用的天線接收系統作好準備,留意大廈和承辦商安排,有需要時可重新搜台,以繼續接收有關電視節目台信號。   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的翡翠台81、香港電視娛樂有限公司的ViuTVsix 96和ViuTV 99,以及香港電台的港台電視31、港台電視32和港台電視33現時使用600/700兆赫頻帶內的發射頻道。去年11月30日模擬電視廣播終止後,該些發射頻道將停止使用並遷移至500兆赫頻帶運作。   頻道整合後騰出的頻譜可供包括5G的高增值流動電訊服務之用,提升網絡容量和覆蓋,並紓緩現時擠塞的室內流動電訊熱點,例如港鐵車站。政府計劃年底前指配有關頻譜,以支援香港整體電訊和智慧城市發展。   各公共屋邨、私人住宅大廈、屋苑或多層大廈一般使用公共天線廣播分配系統或大廈內的同軸電纜系統,為預留充足時間讓業主或物業管理者安排所需的系統調整工作,六個數碼電視節目台4月1日至11月30日同步在現行和新的發射頻率廣播。同步廣播12月1日結束後,該六個數碼電視節目台只會在新發射頻率廣播,有關選台編號維持不變。   通訊辦發言人表示,因應頻道遷移,公共天線廣播分配系統或大廈內同軸電纜系統擁有人應作好準備,聘用承辦商在同步廣播期間調整系統,以確保其大廈住戶可繼續接收有關電視節目台。視乎個別天線接收系統設計,物業管理者可能需要在完成系統調整後,通知住戶或用戶使用其數碼地面電視接收器材重新搜尋電視節目台。   至於使用自設天線的村屋、平房、唐樓等住戶,一般無須為接收天線升級,如他們於12月1日凌晨後未能收看有關電視節目台,可使用其數碼電視器材重新搜台。   通訊辦會藉宣傳活動增加公眾認識,包括發信予物業管理公司、業主立案法團和其他管理或操作公共天線廣播分配系統、大廈內同軸電纜系統的人士;在公共屋邨和私人住宅大廈、屋苑張貼海報和派發宣傳單張,並推出電視宣傳短片、電台宣傳聲帶等。   此外,通訊辦下半年會向自設天線住戶提供更多資料和協助。   有關頻道遷移詳情可瀏覽專題網頁,查詢可致電2961 6333。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2/20210209/20210209_171729_411.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

電話智能卡實名制公眾諮詢期延長

政府宣布,電話智能卡實名登記制度的公眾諮詢期由原訂本月28日延長至下月20日,以便業界和市民有更多時間研究諮詢文件的內容和建議,並向政府提交意見。   政府上月30日展開公眾諮詢,建議透過《電訊條例》訂立規例實施電話智能卡實名登記制度,讓電訊商按規例的要求登記、收集和儲存用戶的登記資料,以堵塞目前電話智能卡,尤其是預付儲值卡因其匿名性質而造成的漏洞。   此外,實名制有助防止和協助偵查涉及使用電話儲值卡的罪案,並維持市民對本港電訊服務的信心。   諮詢文件可在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通訊及創意產業科網站下載。公眾可經電郵發送意見,也可傳真至2511 1458,又或郵寄添馬添美道2號政府總部西翼21樓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通訊及創意產業科。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2/20210208/20210208_161556_234.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陳茂波:年中發表長遠減碳策略

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我在去年財政預算案已預告政府會盡快制訂長遠減碳策略。早前行政長官在2020年施政報告宣布,香港力爭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政府會在今年年中發表實現這個目標的長遠策略。   事實上,我在過去幾年的財政預算案,都投放資源在環境保護和優化城市建設,以改善城市環境和空氣質素,讓香港成為更宜居的城市。同時,亦透過綠色金融服務和其他政策措施,從多向度建構和推動綠色產業發展,創造就業。   就以去年財政預算案為例,我在環保方面便投放了超過100億元,當中包括了推動電動車普及化、淘汰歐盟四期柴油商業車輛、電動渡輪試驗計劃、成立低碳綠色科研基金、延長清潔生產伙伴計劃和廢紙回收等,相關的措施正在逐步落實。   電動車   推動汽車及輪船等減少排放是改善空氣質素的重要一環。為了推動電動車普及使用,去年預算案撥出20億元、以先導計劃方式,資助合資格的私人住宅樓宇停車場安裝充電的基礎設施。去年12月推出計劃至今,已有超過120個屋苑提出申請,涉及共36,000個車位,相等於約一成全港相關車位。   推動電動公共小巴試驗方面,去年財政預算案撥款8,000萬元推行試驗計劃。環保署已發出了規格要求和指引,相關部門正進行前期籌備,預計會資助約40輛電動公共小巴在不同地區試用。   除了推動電動車,逐步淘汰仍然在使用的高排放量柴油商業車,包括貨車、非專利巴士及小巴等亦相當重要。去年的財政預算案預留了71億元為受影響車主提供資助。環保署已在去年10月推出這個資助計劃,逐步淘汰現有約40,000輛歐盟四期柴油商業車輛。   電動渡輪   至於在維多利亞港內試驗電動渡輪方面,我們已成立跨部門工作小組,並聘請顧問制定設計方案,預期今年會就渡輪建造進行公開招標。我在去年的財政預算案已為此預留3億5,000萬元,以全額資助港內四條航線的渡輪營辦商建造四艘全新電動渡輪和配套的充電設施,以及24個月試驗期內的相關營運開支。   事實上,環保署已透過綠色運輸試驗基金資助試驗兩艘天星小輪使用柴、電混能綠色渡輪。第一艘油電系統驅動的綠色渡輪Morning Star曉星,歷半年改裝後已於去年9月啟航,遊走於尖沙咀、灣仔和中環。   低碳綠色科研基金   實現碳中和,須多管齊下,並需利用創新科技推動。就此,去年財政預算案撥款二億元成立低碳綠色科研基金(G

特首向歐洲商界介紹香港發展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透過視像與超過700名來自歐洲大陸的企業家和商界人士對談,介紹香港獨特營商優勢以及海外公司在香港的發展前景。   對談由香港駐布魯塞爾和柏林兩個經濟貿易辦事處舉辦,五個歐洲商會協辦。林鄭月娥在對談中指香港的優越地理位置和「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優勢,令本港成為歐洲公司進入龐大中國內地市場,特別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最佳門戶。   她說,中國內地是唯一在2020年錄得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而在新的雙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及第十四個五年規劃下,前景樂觀;隨着香港繼續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香港以至在香港投資的歐洲企業享有無限機遇。   她表示,內地和香港十分重視高質素及可持續發展,並已訂下進取的碳中和目標。歐洲企業在綠色科技和有關領域的經驗領先全球,可把握內地和香港向綠色和可持續發展方面推進帶來的商機。   林鄭月娥並回應與會者提問,議題包括《香港國安法》、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策略、香港與深圳創科合作,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商機。制定和實施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完全合理、合法,外國政府不應干預。   她表示,香港市民的權利和自由受憲制保障,並將繼續得到充分維護,而自《香港國安法》實施以來,香港已回復穩定,並繼續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2/20210205/20210205_220833_906.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1月外匯儲備資產增17億

金融管理局公布,1月底官方外匯儲備資產為4,935億美元,較去年12月底增17億美元。   此資產相當於香港流通貨幣六倍多,或港元貨幣供應M3約48%。   1月底並無未交收外匯合約。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2/20210205/20210205_164830_344.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薛永恒視察維園花市監察人流系統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今日到維多利亞公園視察年花銷售點應用科技監察人流的準備情況,加強防疫抗疫。   薛永恒視察場內安排,並聽取相關部門人員匯報。當局會將紅外線傳感器和光學雷達傳感器設於出入口,收集所得人流數據,運算後會發到由資科辦協助開發的儀表板,並展示在食物環境衞生署主題網頁和運輸署「香港出行易」應用程式,以供公眾參考。   薛永恒感謝跨部門協作,推動應用電子科技監察人流,在兼顧防疫社交距離下,讓市民在有序和風險可控範圍內到各區年花銷售點選購年花。   透過食環署、機電工程署和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通力合作,這次年花銷售點利用資訊和通訊科技如傳感器、物聯網、無線網絡技術點算出入人數,從而估算各銷售點場內的人流數據,供食環署人員在銷售點入口採取適當控制人流的措施。   各銷售點人流數據會在「資料一線通」網站以機讀格式發放,並提供應用程式介面,方便業界運用和開發應用程式,便利市民接收資訊。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2/20210204/20210204_180416_306.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港台應秉持最高新聞專業標準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表示,按照《香港電台約章》,香港電台作為公共廣播機構,在編輯自主下應秉持最高新聞專業標準,並須就投訴進行調查。   邱騰華今日出席立法會行政長官答問會後會見傳媒時說,與其他新聞機構一樣,港台的新聞報道必須公正、持平、內容屬實。如符合此原則,遇上投訴時可理真氣壯向公眾解釋;若調查發現報道有誤或不足之處,則須作出改善並道歉。   他指,所有廣播機構包括港台均受通訊事務管理局監察,通訊局接獲投訴會一如既往處理。港台作為廣播機構或政府部門,必須就公眾意見或投訴作出跟進及回應;廣播處長作為港台總編輯,須就該台的編輯決定承擔責任。   早前,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立法會行政長官答問會上指出,在不足兩年內,港台有七宗投訴被通訊局裁定成立屬難以接受,亟需改善,政府已派專責小組檢討。   她表示,因應近日報道的投訴,正等待港台總編輯回應。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2/20210204/20210204_151052_524.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12月零售業銷貨值跌13.2%

政府統計處公布,去年12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臨時估計為314億元,按年下跌下跌13.2%。扣除價格變動後,12月零售業總銷貨數量的臨時估計按年跌14%。   按年比較,食品、酒類飲品及煙草的銷貨價值下跌14.3%,百貨公司貨品跌18.3%,珠寶首飾、鐘表及名貴禮物跌40.8%,服裝跌27.8%,藥物及化妝品跌40.9%,燃料跌9.9%,鞋類、有關製品及其他衣物配件跌36.7%,中藥跌15.1%,書報、文具及禮品跌20%,眼鏡店跌31.3%。   超級市場貨品銷貨價值上升11.7%,電器及其他未分類耐用消費品升21.7%,其他未分類消費品升5.8%,汽車及汽車零件升10.5%,傢具及固定裝置升6.3%。   以全年計算,去年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為3,265億元,較2019年下跌24.3%;總銷貨數量則下跌25.5%。   政府表示,受本地第四波疫情和社交距離措施影響,去年12月零售銷售跌幅擴大,全年零售銷貨量更錄得有紀錄以來最大年度跌幅,反映疫情嚴重衝擊消費相關活動。   展望未來,在訪港旅遊業冰封和本地疫情持續下,零售業的經營環境短期內仍然充滿挑戰。因此,為促進零售業務以至整體經濟復蘇,整個社會不遺餘力抗疫,令疫情盡早受控至關重要。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2/20210202/20210202_170236_881.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1月樓宇買賣跌18.2%

土地註冊處公布,1月樓宇買賣合約共6,212份,按月跌18.2%,按年則升64.5%;合約總值668億元,按月跌4.9%,按年則升130.1%。    其中,住宅樓宇買賣合約佔4,562份,按月跌24.8%,按年則升65.2%;合約總值397億元,按月跌32.3%,按年則升60.4%。     月內市民查冊446,139次,按月升8.3%,按年則升30.4%。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2/20210202/20210202_151337_764.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中美關係多變 香港須作準備

于品海先生(《香港01》創辦人)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很高興參與《香港01》2020經濟高峰論壇。約兩個星期前,美國新一屆政府正式上任,香港以至全球都十分關注美國在本土及外交上各項政策會有甚麼變化,對中美關係以至全球政經局勢又會帶來甚麼影響。多謝《香港01》邀請我在論壇的這個環節,就「中美大局掀新章、香港危與機」和大家交流。   過去三年,中美關係如何急速變化,相信大家都歷歷在目,我在此也就不冗贅。至於中美關係會否因為拜登政府上台而出現改變,我認為必須從長遠趨勢、歷史發展的角度去分析。過去幾年中美關係惡化,一方面既有前總統特朗普的個人因素,但背後亦揭示了兩國之間存在深層次的差異和矛盾。事實上,美國視中國為主要挑戰,也不是由特朗普上台才開始的新鮮事物,他的前任奧巴馬總統在任內已經提出「重返亞太」的外交戰略,以至希望盡快推動成立《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等,種種動作,都旨在針對並牽制中國的長遠發展。   美國採取這種策略,某程度上反映了中美兩國之間實力差距正逐步收窄。自2010年開始,中國取代了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過去幾年,國家在提升產業鏈結構和科技水平上也取得了相當進展。雖然目前中美的綜合實力仍存在一定距離,但最近外國有研究指出,鑑於中美兩地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上表現的差異,中國的經濟總量有可能提前至2028年便超前美國。這些預測涉及很多假設、或許還存在一定變數;不過,中美之間實力不斷接近,必然是未來持續的趨勢。而美國因其國際領導地位及經濟龍頭地位被追近而感到不是味兒、甚至不安,並由此而出現對中國和平崛起的遏制,將會繼續存在。   面對此百年未見的大變局、新形勢,國家主席習近平上星期在世界經濟論壇上指出,要解決世界上錯綜複雜的問題,出路是維護多邊主義,要堅持開放包容。習主席亦強調,中國將繼續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支持經濟全球化,堅定實施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並希望透過加強國際間的合作,為世界經濟復蘇和增長注入更多動力。   美國新政府最終會採取甚麼態度和政策措施,仍然有待觀察。但我們亦注意到,最近美國多名新內閣官員在發言時,仍然將中國視為最主要的挑戰。可以估計,未來一段時間,中美之間的關係仍然充滿不容易解決的分歧,複雜多變。對此,香港必須作好充分準備,制訂好預案、調整好定位,以應對未來美國可能採取的打壓措施,並繼續發揮好香

特首:應對疫情仍為首要任務

于品海先生(《香港01》創辦人)、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大家好!2019年12月《香港01》舉辦第一屆經濟高峰論壇,我應邀出席開幕禮;轉眼一年多過去,香港社會的焦點亦由抗暴變為抗疫,目前仍然是陰霾密布,經濟大受打擊,前景似乎有點暗淡。《香港01》此際繼續舉辦這個經濟高峰論壇,邀請一眾政商界領袖為香港經濟把脈,抒發己見,共謀出路,實屬難得,我在此首先向主辦機構表示欣賞,也預祝大家有具啟發性的交流和討論。   各位聽了我剛才幾句開場白,可能以為我因為面對過去一年半的嚴峻挑戰而對香港前景擔心,甚至灰心;但現實剛剛相反,我認為2020年是香港回歸以來一個重要轉折點,是「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新起點。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在半年間三次「出手」,從憲制層面為香港解決問題,彰顯了中央和特區的憲制關係,貫徹落實《憲法》和《基本法》,以及建立了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維護國家安全。這些工作為香港保持長期繁榮穩定、促進經濟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其中《香港國安法》的實施更加可以說是香港由亂向治的「定海神針」,而經濟發展正正需要平穩安全的社會環境。   特區政府剛於上周五公布了2020年第四季及全年本地生產總值的預先估計數字,前者按年下跌3%,而後者則如早前修訂的預測實質下跌6.1%。今日大家聚首一堂暢談香港經濟前景,實在非常合時。   我知道今日的論壇聚焦兩個議題,分別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港深合作,以及中美關係。香港是外向型經濟體,背靠祖國,面向世界,而美國是我們的主要貿易伙伴之一,中美兩個大國之間的關係無疑對香港有深遠影響。至於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最好的切入點,將為香港經濟發展帶來無限機遇。因此,雖然兩個議題並不直接相關,但對香港經濟發展而言都是舉足輕重,值得深入探討。   我在2019年12月出席第一屆論壇時,中美仍然未達成貿易協議,而且美國特朗普總統剛剛簽署所謂《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令雙方關係更加緊張。現在回看,當時兩國關係可謂低處未算低。美方在2020年採取了一連串單方面舉措,特別是藉香港事務大造文章,以人權、民主和自治等藉口,接連針對香港通過所謂《香港自治法案》及宣布行政指令,更加對中央政府及特區政府官員實施所謂「制裁」。美方的無理行徑,明顯違反國際法及國際關係基本準則,亦令中美關係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不單損害雙方利益,更令受新冠肺炎疫情

遙距營商計劃批逾3.4萬宗申請

創新科技署公布,防疫抗疫基金下的遙距營商計劃審批工作完成,34,614宗申請獲批,約95%來自中小企業。計劃秘書處已透過電郵將結果通知所有申請企業。   該署表示,企業對計劃反應非常熱烈,申請期內收到來自32,143間企業共38,572宗申請。扣除獲批但沒有接受申請結果或未有提供相關文件等個案,獲批申請涉及總資助額約18億8,000萬元,平均每宗個案獲資助約64,000元。   獲批資助的企業須於指定限期前透過網上系統確認接受申請結果,並提供所需文件作合規檢查,計劃秘書處會盡快安排簽訂資助協議和發放資助;企業也可透過網上系統預約簽署資助協議的日期。   計劃旨在資助企業採用資訊科技方案,在疫情期間繼續營運和提供服務。查詢可致電2788 5070或發電郵至計劃秘書處。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2/20210201/20210201_113757_284.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